第20章 脱贫了 1981:云边农家小院
荣盛农贸市场。
拖拉机在市场外的路边停下,曹达强等候多时,身后还跟著两个年轻人。
“终於来了!”曹达强上前和江承平握手,“昨晚我去跑了一圈,急需八百斤货,够不够?”
汪承平摇头道:“不够,我这儿拉来的全是预定的,最多先匀给你两百斤。”
顿了顿,又说:“如果送完货还有剩下的,可以全部卖给你。”
心里暗暗佩服,这傢伙到底有现成的人脉,业务能力確实很强。
“这样也行,如果可以,我想喊辆货车,到你家里去拉。”曹达强商量道。
汪承平问道:“多大的车?”
“先喊能拉两三吨的车吧,以后再根据情况调整。”曹达强思索片刻回答道。
汪承平頷首道:“可以,不过最好过几天再去,黄瓜还没完全成熟,味道和大小差了点。”
“这是还没完全成熟的黄瓜?”曹达强目瞪口呆,那成熟的有多好吃?
汪承平笑著说:“再等两三天就可以了,完全成熟的黄瓜比现在这个好吃十倍不止。”
“再说了,採摘数量突然增加这么多,我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准备,比如喊工人,借箩筐。”
曹达强点头道:“行,这两天我儘量多跑些客户,三天后再用车去你家拉。”
至於车费他提都没提,几块钱的事,主动上门提货,抢占先机,这点成本完全可以承受。
事情说好,汪承平用大桿秤称了两百斤黄瓜,卖给曹达强,立刻进帐90块钱。
“我对外说卖九分钱一斤,收购价四分。”付了钱,曹达强把他拉到一边小声叮嘱。
这年代物价是有规定的,有最低保护收购价格,有最高零售价,不能突破这个区间。
不过只有国营蔬菜公司执行,民间菜农自然想把价格卖高点,二道贩子却想把收购价压低点。
“不巧,我跟人说收购价两分钱。”汪承平轻笑道。
曹达强怔了下,忍不住笑道:“没想到你比我还保守,如果是普通的黄瓜,两分钱確实合適。”
“那按我的来?”汪承平问道。
曹达强沉吟片刻,点头道:“行,我两分钱收购,七分钱售卖,反正要赚五分钱。”
两人统一了对外的说辞,然后分开,各忙各的。
汪承平接著送菜,同时接受明天的预定,只用了两个多小时,就把昨天的客户全跑完了。
预定的总量比昨天多了不少,达到了四千三百斤,明天必须要增加一辆拖拉机了。
今天总共拉过来3100斤,除了卖给曹达强的两百斤外,其它的都是卖五毛钱一斤。
也就是说,汪承平今天挣到了1540块钱,这算脱贫了吧?
黄瓜卖了一斤不剩,业务是没法跑了,毕竟这么高价格光靠嘴说没用,於是坐上拖拉机回村。
因为有许多箩筐需要拉回去,汪承平和蒋永华商量后,多给了两块钱运费。
今后也会按这个標准,如果汪承平有事耽搁了,会由司机把箩筐拉回村,交给苏小雅。
回去的路上,汪承平大声叮嘱道:“蒋师傅,明天早上增加一台拖拉机,你帮忙联繫一下。”
“行,回去我就把这事定下来了。”蒋永华点头道,“你们种菜挺赚钱的啊,生意兴隆。”
他並不知道江承平赚了多少钱,要守著拖拉机和上面的黄瓜,没跟著去饭店或食堂凑热闹。
汪承平摇头笑道:“赚点辛苦钱罢了,不谈收穫之前有多劳累,你看昨晚採摘的人一夜未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