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自弹自唱—安河桥(求追读,求月票) 华娱:从杀猪佬到全球影帝
在这个年代谈到访谈节目,无论是什么“鏘鏘三人行”、“艺术人生”、“面对面”还是“杨澜访谈录”,在收视率上都远远比不上“鲁愉有约”。
“说出你的故事”这六个字听起来简单,却精准击中了观眾对人物內心世界的好奇与共鸣。
但是就这么一档收视第一的访谈节目,其中主持人的谈话风格,却让郑继荣有些难以適应。
“你真的没有读过大学?”
“家里条件不太好,高中毕业我就出来工作了。”
“可是只要能考上好大学,你完全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和贫困生补助的呀。”
“……”
……
“郑导我记得你是苏省人吧,那里的农村可都是鱼米之乡,生活条件应该很不错才对。”
“鱼米之乡的鱼和米也都是要钱精力才能收穫的,而且我父母早逝,老家就一个奶奶独自生活。”
“原来如此,哦对了,那郑导你小时候是不是天天都有河鲜吃,毕竟你们那儿水多河多嘛。”
“……”
……
“郑导你在电影里饰演的是一个精神分裂的杀人魔,偏执又疯狂。那在现实里你是不是也是这么一个偏执极端的人?”
这一次,没等郑继荣回答,这位第一次让他对丝袜没兴趣的鲁愉小姐已经扭头面朝观眾,开始抢答:
“你们应该知道,我採访过很多演员,他们现实里的性格和电影里完全相反,比如范瑋、周星星。”
郑继荣无奈地看向身旁两侧的张梦和吕依。
两女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显然发觉了他已经有些不爽。
其实郑继荣倒也理解鲁愉的这种访谈方式,就是要以看似天真甚至冒昧的口吻,引导嘉宾说出真正的心里话。
简单点说就是——在对方的专业领域大放厥词,让对方忍不住开口反驳你,然后便开始诱导对方说出更多的內容。
这技巧叫做“诈料”。
鲁愉显然是此中行家,深諳话术之道。
好在话题在郑继荣身上没有停留太久,很快就转移到了张梦和吕依两女身上。
一如既往的先从家庭聊起,然后谈到求学经歷、演艺生涯。
在鲁愉的引导下,初次登上访谈节目的张梦和吕依很快就放鬆下来,啥话都敢往外说。
郑继荣藏在沙发背后的手不时轻轻碰碰她们,示意別聊得太开。
没多久,话题又转回了郑继荣身上。
“郑导,刚刚吕依说自己上学时从来没有被人追过,也没有追过別人,你有什么追女孩的经验可以分享吗?”鲁愉笑著问道。
郑继荣回忆了一下两世以来,自己追女孩的那些经歷。
隨后,他耸了耸肩坦然道:“我觉得追女孩还挺简单的,只要上去邀请她,直接问能不能一起吃个饭,或者加个联繫方式就行。我每次都这样做,至今还没有失败过。”
“……”
演播室內鸦雀无声。
鲁愉本来还想说自己不信,但目光落到郑继荣那英俊硬朗的五官,和一身西装也遮不住的宽肩窄腰大长腿的身材上。
到嘴边的质疑,怎么都说不出来了。
“咳……我明白了。”
她面朝演播室的观眾还有镜头幽默解围:“看来我们的郑大导演,对自身的一些突出优势还没有完全清晰的认知。”
观眾席顿时笑声不断。
一个数值怪总觉得自己操作可厉害了。
郑继荣有些不懂她们在笑什么,他扭头看向吕依和张梦,两女都是一副忍俊不禁的模样,掩嘴偷笑个不停。
好吧……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继续配合採访。
採访还在继续,鲁愉又聊起他们拍摄电影时的困难与艰辛。
“我听说拍摄电影的资金是你卖房筹来的?”
“这是谣言,因为我压根没房。资金是我和我朋友这些年所有的积蓄,然后中途又跟一个好心的大姐借了一大部分,才勉强凑齐。”
“一定很艰苦吧?我都难以想像你是承担著多大的压力来完成这部电影的。”
“当时確实很艰难,但现在想想其实也还好,毕竟都熬过去了,权当是些许风霜吧。”
“你当时有没有想过就此放弃,继续当一个杀猪卖肉的摊贩呢?”
“那倒没有,其实杀猪也没什么不好,但是拍电影对於我来说,可以更加海阔天空嘛。”
“是什么样的信念,能够让你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完成这部电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