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票房分成 华娱:从杀猪佬到全球影帝
沪城,松江新城。
此时松江的核心商业区仍处於开发建设的初期阶段。
“野火传媒”选择用来过渡的办公地点並没有过於挑剔,只是在一个名为“泰晤士小镇”的特色园区內租了三层的办公楼,当做临时总部。
租金相比於沪城市中心地带可以说便宜了好几倍,日租金每平方仅一块钱,总共一千多平的办公空间,年租金大概在四十多万。
对於手握千万资金的郑继荣来说,这笔开销非常划算。
当然,买地自建公司大楼的长远规划也同样在积极推进当中。
唐心已经在跟区政府及新城建设相关部门接触,明確表达了公司的投资意向和文化企业性质。
目標是在九號线大学城站周边地带,拿下一块30亩(约2万平方米)的土地。
如今无论是沪城市政府还是sj区政府,都对文化创意產业有明確的扶持政策,旨在推动区域经济转型。
因此他们的购地价格將会享受大幅优惠,用以鼓励文化產业落地。
目前项目还在洽谈中,按照唐心的预估,整个流程起码也要费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土地出让。
公司內部不是没有人提出质疑,认为郑继荣步子迈得太大,担心后续资金炼会出问题。
毕竟说到底公司才成功了一部电影而已,谁能保证后面每部作品都能卖座?
这个时候手上有钱了,应该去做一些更稳妥的投资,而不是急著买地建楼,將现金变成固定资產。
但对於这些反对声音,郑继荣別说理会了,他连听都懒得听。
这年头,干什么买卖还能比买地更保值增值?
別人不知道,但他却很清楚,就他在松江看中的这块地,几年后价格翻两番估计都不止,绝对是稳赚不赔的战略投资。
閒话不提。
这天,掛有“野火传媒”logo的公司里。
楼上的董事长办公室中,郑继荣正悠然自得地看著报纸上关於自己的溢美之词。
《惊魂记》已於一周前全面下映,內地票房累计五千二百万人民幣、港岛票房两千八百万港幣、湾岛票房六千七百万台幣。
按当下匯率计算,《惊魂记》在国內的总票房勉强突破一亿大关!
这无疑是一个惊人数字,足以躋身国內年度票房前五。
尤其这仅是一部帐面成本三百万的恐怖片,回报率何止十倍?
一时间,媒体界几乎全是讚誉之声。
无论大小报刊、娱乐杂誌,都將郑继荣捧上了神坛,称其为百年一遇的导演兼演员全才。
不过舆论更偏重他还是导演的身份,毕竟无论什么年代,演员的行业地位始终略逊於导演。
郑继荣並不关心这些虚荣。
他真正关注的,是《惊魂记》在日韩及东南亚地区的表现。
儘管这些市场尚未全面收官,但据中影方面预估,亚洲总票房突破一亿五千万应无悬念。
而最让他期待的,还是北美与欧洲市场的后续分成。
儘管票房分帐仅占5%,另加一半碟片租赁与点播收益,但赚的可是实打实的刀乐。
当郑继荣望著报纸上那一个个耀眼数字,沉浸於自己亲手缔造的票房神话中时,老钱满脸笑容推门而入。
中影那边的结算小组已经就位,正准备开始核算最终的可分帐金额。
“中影给我们谈下来的內地分帐比例是38%。按五千两百万票房算,我们大约能分得两千万左右。扣除5%的电影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实际到帐大概在一千九百万出头。”
“港岛那边谈的是『四五五』结构,製片方实际能拿45%,不过那边税务比较复杂……”
“停停停。”
郑继荣抬手打断正要细说的老钱:
“具体怎么扣税、怎么分帐,我没空细听。你后面整理清楚,把最终报表送我来签就行。我现在只问一件事——”
他身体前倾,目光炯炯:“扣除所有税、中影的发行抽成、以及宣发成本之后,內地加港澳台票房,咱们公司最终能进帐多少?”
老钱闻言不禁扬起嘴角,从容一笑:“最少三千万!这还只是国內的。等日韩和东南亚结算完成,总计起码这个数——”
他伸出五根手指,语气篤定:“五千万,跑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