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在西汉庖厨养娃
“卖蒸饼,肉馅儿蒸饼……”
路过房屋时,她好听的嗓音便叫卖起来,清冽冽的,透亮。
各家虽匀了人去交赋税,家里也还是有人的。
正值朝食的点,家家户户飘着炊烟,不少人听了都从院里张望过来。
“肉馅儿蒸饼?倒没听过。”
他们只吃过里市和县城卖的胡饼,里头是羊肉馅儿的,但却不是蒸,是放在炉中烤制的,洒几粒胡
麻,卖五钱一个,吃着又酥又香。
“那硬邦邦的蒸饼,里头放肉?听着就难吃。”
“是个脸生的女娘在叫卖,应该是别地儿来的,他们能做出什么好吃食……”
各家议论纷纷,却没有一个上前来问的。
季胥也不躁不慌,一路向晒谷场去,一路叫卖着,
“肉馅儿蒸饼,热乎的肉馅儿蒸饼……”
她的篮子四周塞着清洗晒干的禾草,上面盖着麻布,这一路走来,比去乡市要近,摸上篮子外壁,都还是热的。
她也是看距离近才会做肉馅儿的来卖,肉馅儿不比素的,放凉就不好吃了。
“阿姊,前面堵了好多牛车。”季珠好奇指给季胥瞧。
前面是她们去晒谷场的必经之路,只见堵塞着各里赶来的牛车。
排在后头有那发牢骚的,
“真是懒驴上磨,还要堵着我们多久呐……”
“婶子,前面是怎么了?”
季胥问起坐在牛车上的一个妇人。
“盛昌里的那些竖子鼠人拦了路,要等他们的牛车先过去了,方能轮到我们外人。”
妇人等得焦躁,
“不就是晒谷场地方大,才选他们盛昌里做征税点,瞧他们给狂的,连我孝顺里的车也敢拦。”
盛昌里的运粮牛车从对面岔道陆陆续续移动着,一眼望去,连先到的金氏一家、冯家,俱被堵在这边路口。
压根没法说道,这路是他们盛昌里出钱修的,人家要先过,也奈何不了。
“婶子,干等着也无趣,可要尝尝我的肉馅儿蒸饼?”
季胥将自己那篮子揭开一角,露出暄软,扑着肉香的蒸饼,
“两钱一个。”
那妇人等得焦灼,她在孝顺里听见铜锣声就往这赶,连朝食都还没用呢,闻言胡乱点点头,左右不缺这两个钱,随手就买来一个。
那薄薄的面皮,被肉馅的油给浸透,一咬,甚至还有汁水,别提多香了,妇人连心情都愉悦不少,忙说:
“再给我来五个。”
她一口就能吃一个,香极了,不输胡饼,价还比胡饼经济。
季胥这便使筷子拣给她五个。
见有生意,季凤也是喜不自禁,从篮子里拿出块裁好的巴苴叶递与她,用来包蒸饼。
这野生巴苴还是前日小珠他们那群孩子在牛脾山拾柴找着的,青绿高大一株,叶片如扇,还结有一柄巴苴果,许是日照不足、气温不够高,这巴苴果在他们吴楚的牛脾山,都入秋了,还是青皮的,个头又小,他们小孩摘了扒来吃,硬芯涩口的很,便丢开了,摘了大叶片做毡帽玩。
季胥见了,想着这巴苴叶能用来包蒸饼,便唤小珠带路,去摘了许多回来,裁成一尺大小。
“女娘!来这儿!”
这条拥堵着的道路最前面,远远传来唤喊。
只见岔道上,盛昌里的牛车旁,一个青年在朝季胥招手。
季胥定眼细看了,方认出来那是在公田攀谈过的狱吏,今日不穿皂色佩刀官服,有些认不出了。
便领着两个妹妹,从牛车塞路的边缘,时而侧身,朝前面去。
前头,季元正等的心烦,这路口被盛昌里的两个汉子把守,一时不给他们过,牛车上的人可不由日头指着晒,她新做的衣裙,后背都湿透了。
见季胥竟忙忙的向路口去,不禁一笑,一副看好戏的心态回头与金氏道:
“阿母你瞧,这胥女还往前走呢,定要被盛昌里的郎君训喝一番,闹个没脸。”
季止张口想叫住她,被金氏歪了一眼,于是咽了声。
还是后头的徐媪道:“快别往前去,他们蛮得很,等他们过了我们再走也不迟。”
然而被冯富贞冲岔道口叫嚷的声音盖过了去,“凭什么要我们等?我们也要去晒谷场!”
“就凭这路是我们盛昌里家家户户出钱修的,你这冯姓家奴。”
盛昌里不知谁挤兑了一嘴。
徐媪忙的拦住孙女,不许她再讨臊,再一看,季胥已然走到了道路最前,果被拦住。
不过,却见有个盛昌里的青年走前去,和那两个守路的汉子很是熟络,
“这是我相熟的,她同我一起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