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机会 每日情报系统,民国的谍战生涯
但另一方面,这次行动也彻底激怒了马天目和日本人接下来的报復和清查,必然会更加疯狂和残酷。自己的处境,也会更加危险。
马天目最后那个眼神,是什么意思?是怀疑自己泄密?还是別的?
必须儘快和外界取得联繫,了解情况,调整策略。
他再次冒险外出,用公共电话联繫老金。
电话接通,他立刻压低声音问:“『旧船票』问『老码头』,今日『西郊雷声』(指青龙山伏击),可是『自家鞭炮』(自己人干的)?”
对面沉默了几秒,老金的声音传来,依旧沙哑低沉,却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鞭炮』响了,但不是『自家』点的。是『过路响马』(其他抗日力量)抢了先。『风紧』(形势危急),『新东家』疑心重,正在『查库』(內部清查)。『旧船票』暂勿妄动,尤其避『雷』(避免接触任何与爆炸、袭击相关之事)。”
不是老金他们干的?是其他抗日武装?而且马天目已经开始內部清查了?
陈默的心一沉。情况比他想的更复杂。
“明白。”他掛断电话,心情更加沉重。
接下来的几天,警务厅乃至整个南京的日偽机关,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大规模的內部审查开始了,特別是行动队和接触过“清乡”计划前期部署的人员,都被反覆盘问。特务和警察像疯狗一样四处搜捕,抓了不少可疑分子,严刑拷打。
陈默作为“技术专家”,且近期表现“安分”,暂时没有被直接波及。但他能感觉到,无形的绞索正在收紧。
马天目变得更加阴沉难测,几乎看不到笑容。
这天,陈默被叫去参加一个关於“加强內部安保,严防泄密”的会议。马天目亲自主持,中村一郎也在一旁冷眼旁观。
会议气氛压抑。马天目强调了一番纪律后,忽然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全场:
“……青龙山的教训是深刻的!说明敌人无孔不入!我们的內部,很可能就藏著蛀虫!从现在起,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保密条例,所有文件流转必须登记备案,所有外出人员必须详细说明行程!”
他顿了顿,目光似乎无意地落在陈默身上,补充了一句,语气平淡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力度:
“特別是技术岗位的同事,掌握著一些专业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更要提高警惕。即日起,情报科的所有技术设备和外出勘查工具,包括之前配发的一些特殊仪器,全部收回统一保管。如需使用,必须经过我的亲自批准。”
陈默的心猛地一沉!
收回设备!包括那个能探测地下异常的特製“罗盘”!
马天目终於要收紧韁绳了!他不再允许自己这个“鱼饵”拥有任何可能脱离掌控的自主行动能力!
这是试探,也是警告,更是控制!
会议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若有若无地瞟向陈默。
陈默脸上適时地露出一丝错愕和些许不满,推了推眼镜,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低下头,闷声道:“是,明白了。”
他表现得像一个被剥夺了研究工具的学者,有些委屈和不情愿,但又不敢违抗命令。
会议结束后,他主动將那个特製“罗盘”和相机上交给了情报科的管理员,手续完备,没有任何拖延。
做完这一切,他回到办公室,关上门,脸色才彻底阴沉下来。
工具被收回,意味著他很难再主动获取关於棲霞山核心区域的第一手信息。行动被进一步限制。
马天目的控制,在一步步加强。
他感觉自己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就像被困在玻璃罐里的昆虫,能看清外面的世界,却被无形壁垒阻挡。
必须想办法打破这个僵局!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张绘製著棲霞山核心区域草图的纸上。
硬体手段被限制,或许……可以从软体上下功夫?
马天目要钓“鱼”,必然需要“鱼饵”足够诱人,足够“真实”。自己或许可以……主动给“鱼饵”加加料?甚至,故意漏出一点破绽,看看能吸引来什么样的“鱼”?
一个大胆而危险的计划,开始在他脑中慢慢成形。
他需要等待一个合適的时机,一个能让他的“破绽”显得自然而不突兀的时机。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秘书推门进来,递给他一份会议通知:“陈专家,明天上午九点,厅里召开『清乡』计划第一阶段治安保障协调会,各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参加,这是会议资料。”
“清乡”计划协调会?
陈默接过那份薄薄的会议资料,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时机,或许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