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培训  每日情报系统,民国的谍战生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马天目和中村一郎並肩走在前面的,低声交谈著什么,看都没看他一眼。

回到办公室,陈默关上门,猛地將手里的会议资料摔在桌上!

怒火和憋屈在胸腔里翻涌!

太被动了!实在是太被动了!每一步都被对方算计得死死的!

培训小组?分享知识?去他妈的!

他绝不能真的帮日偽提升战力!但也不能明目张胆地搞破坏。

必须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应付过去,又能在这个过程中,为自己谋取一丝主动权。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点燃一根烟,深吸一口,烟雾繚绕中,眼神逐渐变得锐利。

好,你要培训是吧?要学技术是吧?

老子就好好“教教”你们!

他立刻伏案工作,开始起草所谓的“培训大纲”。他没有藏私,反而看起来极其“认真负责”,將痕跡检验、现场分析等基础內容写得条理清晰,甚至加入了一些听起来很高深、实则华而不实、或者极其容易误判的“技巧”和“模型”。

特別是关於地下空洞探测的部分,他大量引用了荒木教授那些晦涩难懂、在实际现场几乎无法应用的数学理论,故意將简单问题复杂化,编造了一大堆需要精密仪器和大量时间才能验证的“参数”和“公式”。

他要的就是把这个“培训”变得看起来高大上,实则水中望月,让那些来学习的特务听得云里雾里,最后除了几个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什么实用技能都掌握不了,甚至可能被错误理论引导,做出误判。

写完大纲,他亲自送到秘书科备案,脸上还带著一丝“不负重託”的使命感。

第二天,培训小组正式成立。果然从警务厅各科室、甚至梅机关和宪兵队抽调了十几个“精英”过来,一个个眼神倨傲,显然没把这个空降的“专家”放在眼里。

第一堂课,陈默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

他全程用夹杂著大量日语和德语专业词汇的方式讲课,语速飞快,板书更是写得如同天书。讲到关键处,就拋出几个荒木教授的复杂公式,看著下面那些特务们一脸懵逼、拼命记笔记又记不全的样子,他心里冷笑不止。

课间休息,几个梅机关来的日本学员围上来,用日语提问,语气带著挑衅。陈默从容应对,引用的理论更加深奥偏门,直到把那几个日本人也绕晕,最后不得不微微鞠躬,表示“受教了”。

几堂课下来,学员们怨声载道,私下都说这个陈专家学问是深,但讲的东西根本没法用。消息传到马天目耳朵里,他只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似乎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

陈默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成功地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理论巨人、行动矮子”的形象,既展示了“价值”,又没造成实质性的危害。

但这还不够。

他需要从这些来自不同部门的学员身上,榨取更多价值。

利用课间休息和课后答疑的机会,他会有意无意地和学员们“閒聊”,抱怨一下厅里设备老旧,羡慕一下宪兵队新配了哪些好装备,或者感慨一下某个区域地形复杂、勘查难度大。

那些学员为了显示自己部门的优越性或抱怨工作量,常常会无意间透露出一些信息:比如宪兵队最近在城南新设了哪些检查站,梅机关对城北某片棚户区突然加强了监控,行动队最近在重点排查哪些路段的黑市……

这些零碎的信息,被陈默像捡珍珠一样,默默记在心里。

晚上回到宿舍,他就会將这些信息和自己从底层情报网获得那些琐碎消息进行交叉比对,整合分析。

渐渐的,一张虽然模糊但却在不断完善的南京日偽兵力部署、监控重点和行动规律的网络图,在他脑中慢慢清晰起来。

这些信息,或许暂时看不到直接用处,但关键时刻,可能就是保命或者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关键。

他像一只辛勤的工蜂,默默收集著点点滴滴的蜜,等待著酿成致命毒药的那一刻。

这天培训结束后,一个来自行动队的、平时有些木訥的年轻学员,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磨磨蹭蹭地走到陈默身边,脸上有些犹豫。

“陈……陈老师,”他小声说,“您上次讲的那个……根据鞋印推断身高体重的公式,我回去算了一下上次青龙山现场带回来的几个模糊鞋印,好像……好像有点对不上啊?感觉比咱们兄弟的身形都要魁梧不少……”

青龙山现场!模糊鞋印!

陈默的心中猛地一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