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私有房產证(求月票) 从电工开始的火红年代
北兵马司胡同三十二號院。
“周同志,你们进来看看,我这院子可是非常不错的....”
武仲明就跟黄婆卖瓜一样,自卖自夸地介绍著他的房子。
“昨天我带你妹妹来看过,她可是非常喜欢这套院....”
“我跟你说,一般人我可不愿意把房子卖给他,也就是看你妹妹心诚....”
“你们看,这是一进一跨小院,这个小院不大,总共也才八十多平米....”
不愧是遗老遗少,话里话外满是骄傲。
八十多平米的小院,用一个『才』字。
口气真大。
周志民他们五兄妹跟著对方的脚步,从月亮门出来。
小院並不算很大,但也有两间房。
如果再算上狭窄的走廊、院里的小平地和房间,其实小院的占地面积已经超过了一百平米。
从月亮门出来,左手边就是影壁的背面,右手边就是东厢房了。
一进院的院落还不小,估计超过了两百平米。
就这还没计算主房、东西厢房和南倒座房等建筑面积。
因此这个一进一跨院落足足超过四百平米,比一般的二进院还要大一些。
不过看得出来,这套院子確实比他之前看的几套,好很多。
他们五兄妹已经看了大半个上午。
之前已经看了四套院子,这是第五套。
老二周淑芬在过去几天找了许久,总共也才找了五套適合的院子。
也不能说適合吧,只能说碰巧可以交易的院子就这么多。
或许还有,但肯定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偏偏周志民不愿意去等,还是趁早敲定下来会更好。
看完之后,周志民让弟弟妹妹去外面等著。
他则是跟武仲明站在院子里商量:
“武同志,您这套院子,需要多少钱?房本不是民国的吧?”
“嚯,行家呀。”
武仲明还以为对方不知道房本这事儿呢。
解放后,民国之前的房本肯定都需要更换。
要不然,直接作废。
四九年、五零年和五一年这几年。
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单位来到京城。
当时很多单位直接占据京城的空房子。
大家都想要靠近天安门附近的房子,方便以后匯报工作。
那个时候很乱。
武仲明早早想办法,找关係把房子给换了。
现在他之所以想要卖掉这套院子。
是因为他有朋友提醒他,赶紧出手,晚了可就后悔了。
具体是什么事儿,他朋友没说。
但武仲明不敢不听。
於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只不过让他绝望的是,这已经持续大半年了。
来看房子的人都没多少,更別说买房子的人了。
那些大学教授、资本家等,他们都有钱,也有房子。
普通工人们倒是想买房子,但买不起。
今天他看到周淑芬带著她大哥和弟弟妹妹一起来看房,可把他给高兴坏了。
刚才带看的时候,武仲明还打听了一下。
得知周志民是酒仙桥一家单位的工人。
但还是一个作家。
这年头的斜槓青年,寥寥无几。
虽然他武仲明勉强也算得上斜槓青年,比如古董鑑定专家/房產中介/美食家等,但是在这个时代,总结一句话,他武仲明就是混吃等死的遗老遗少。
哪里像周志民,他当工人可以创造价值,当作家可以创作,对社会有用。
“我这儿肯定有新的房產证明,你放心吧。”
武仲明接著道:
“这套房子你也看到了,非常漂亮,保存得非常好,出了巷子就是公交车站,你去上班也方便。”
“这样吧,我也不喊高价,你给一千五百块钱,行吧?”
周志民的眼神变了一下。
这有点怪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