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打包(求月票) 从电工开始的火红年代
前门日夜大食堂非常热闹,下午六点这个时间点,人群穿梭往来,还有追逐打闹的孩子。
整个食堂分为两层。
一楼经营快餐,打饭菜的窗口排著长队,使得整个一楼大厅熙熙攘攘。
“哇,好香呀。”
周淑嫻、周淑敏和周志军他们三小只兴奋地衝进一楼,猛吸一口气,感慨道。
虽然是快餐,但荤素搭配,味道確实很赞。
拿著书本的周志民开口道:
“我们去二楼。”
“啊?大哥,二楼是炒菜,应该很贵吧?”
老二又捨不得钱了。
“吃顿饭而已,能多少钱?”周志民不以为然地说道。
如果是解放前,那肯定会很贵。
就像之前在信託商店购买的紫檀木家具一样。
那可是几千块大洋一件的家具。
但是现在,全部加一起,也才六百二十元而已。
即便现在的六百二十元,对很多家庭来说,也是一笔巨款。
可周志民有赚钱的手段,当然不会让自己吃亏。
民国时期的正阳楼,只是两间门脸,是临街的二层小楼。
一楼大厅摆放著小八仙桌、油桌和活动的圆面桌等散座。
二楼设有十五间单间雅座,招待有身份或讲究的客人。
那时候的正阳楼,或者说那时候京城有名的饭馆,对上菜时间和顺序都有严格的要求。
所以那时候卖的並不仅仅只是饭菜,更是服务质量。
但,现在可没有这些讲究。
周志民五兄妹来到二楼,直接进入包间,很快就有工作人员拿来茶水,並开始点菜。
正阳楼最出门的是蒸大螃蟹。
四月底这个时间点,自然有大螃蟹。
根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都是从津城那边运过来的,特別新鲜。
是否新鲜,吃过才知道。
“咦,你们还有北京烤鸭?”
当周志民看到菜单上还有北江烤鸭时,眼珠子瞪得老大。
工作人员却是见惯不怪,语气平静:
“那肯定啊,谁规定了我们这里不能卖烤鸭了?”
好吧,周志民承认是他孤陋寡闻了。
“那就给我来一只烤鸭吧,再加这几道菜,你们想吃麵条馒头还是米饭?”
后面这句话是问周淑芬他们四姐弟。
反正他这顿饭不准备吃主食,就看他们要不要了。
姐弟四人都要了主食,嗯,都是要麵条。
因为以前他们很少吃,现在就特別想吃。
周志民笑著拒绝道:
“给你们点两碗麵条吧,你们分著吃,我点了那么多菜,你们要是吃麵条吃饱了,岂不是等下要打包回去?”
“大哥不用打包,我肯定吃的完。”
三小只都表示他们自己有很大的胃,可以容纳百川。
但是周志民还是做主给他们点了两碗麵条。
他是怕到时候他们姐弟四人吃太撑,吐了,反而不好。
一次性不宜吃太多,要不然容易出事。
不多时,工作人员端上来很多炒菜。
色香味俱全,让周志民他们五兄妹直流口水。
特別是北京烤鸭上来的时候,香味更加浓郁。
正阳楼最有特色的涮肉,周志民他们並没有吃,反倒是先吃上了烤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