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帝国元帅 星球大战:帝国元帅
在之前的一系列举动中,索龙看出佩列恩船长显然已经对他產生了怀疑。
而要模仿这位帝国元帅的言行举止,对他来说,实在太难。
表情、行为、手势……这些都是数十年积累、深入潜意识的本能反应。
结果就是,元帅那冷静自持的气场,不时被他习惯性的冷笑打破……
现在,如果他想长久活下去,取代这位帝国残部中的战术天才,就必须克服万难。
成功的关键在於规划和布局。
他明白这一点。
在这方面……这具身体的大脑简直就像一台生物计算机。
它不停分析,把整体拆成局部,对每一个部分进行全方位审视……只要一想到什么,思绪就自动展开,把情境拆成碎片……
现在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摆在眼前。
索龙元帅就是死在“喷火兽號”舰桥上,死在诺格人手里。
要解开诺格人刺杀事件背后的因果链,也依然非常艰难。
此刻,对帝国来说,他仍然是索龙元帅。
而对五年前在恩多摧毁了“死星二號”的新共和国来说,他……什么都不是。
索龙在办公桌后宽大的座椅上坐下,强忍著头痛,开始思考。
不管愿不愿意,凭藉在地球的记忆,他已经將佩列恩船长推向了那条已知的事件线。
那一连串震撼新共和国的行动,最终却以索龙被门外的那个鲁克杀死告终。
在想出办法避开这註定的命运之前,索龙只能儘量贴近原主的计划。
首先,和新共和国不同,帝国残部还没有意识到,皇帝帕尔帕廷的帝国元帅,並没有全部消失。
儘管索龙元帅在一年前就从未知区域返回了银河系已知空域,但帝国至今仍然成功隱瞒了他的存在。
这有几个原因:
第一,信息的价值。
根据他对这个人物的记忆,他明白对敌人越神秘,就越能打出出其不意的战术。
一旦新共和国知道他的存在,就会不惜一切代价搜集关於他的情报。
如果他没记错,那个控制著米尔思星球的塔隆·卡德是知道索龙回来了的,但他选择了保密。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在於帝国控制下的银河系,即所谓的“帝国残部”,並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帕尔帕廷死后,银河系立刻分崩离析。
將军、海军上將、星区总督、大总督、帝国元帅……每个人都在帝国的残骸中划地自王,各自为政。
五年多来,这台银河系最可怕的战爭机器一直在內斗,而由一批前叛军领袖领导的新共和国,则一块接一块地夺走他们的疆土。
如今,控制著银河首都科洛桑的新共和国,已经掌握了近半的恆星系统和星区。
帝国人员只能困守几个角落,变成几个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组成的鬆散邦联。
每个势力都有自己的统治者、军队和舰队。
而对所有人来说,索龙元帅不过是一个听到號角声就应召而来的忠诚“锡兵”。
那些在五年里消耗大量资源、丟失领土、损兵折將、既內斗又外战的帝国人员,表面上仍维持著对“纪律”概念的尊重。
而银河帝国十三位最高军事指挥官之一的出现,迫使这些既吃过苦头又尝过权力甜头的统治者们,不得不勉强服从索龙元帅。
而且,帝国人员接受这个安排是有条件的。
索龙元帅不得寻求帝国残部的最高控制权,不得清洗其他帝国军阀,以此换取所需的资源。
这些傲慢的统治者明確划定了元帅的权限。
就是指挥战爭。
至於其他事务?他没有任何插手的资格。
和其他拥有同等军衔的同僚不同,索龙並不追求政治权力。
所有围绕权位的骯脏游戏都和他无关。
他是纯粹的军人,因此他的职责就是作战、消灭敌人。
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索龙元帅在这方面相当成功,他巧妙地运用帝国残部统治者们拨付给他的有限资源,让新共和国吃了不少败仗。
和新共和国用来对抗他的军力相比,甚至和帝国残部统治者们自己保留的力量相比,他手中的兵力简直是九牛一毛。
他舰队的核心是九艘帝国级歼星舰。
其中六艘是主力,三艘是后备。
另有两艘胜利级歼星舰、三艘阻绝者级巡洋舰(註:通常指停滯者418等重力阱投射舰)。
这就是他的全部主力。
其他如星际帆船、武装运输舰、巡洋舰等杂船,都属於三线舰艇。
而就是这样一支力量,索龙元帅却屡次击溃那个拥有至少四支舰队、每支都配备上百艘蒙卡尔巡洋舰的敌人。
其实本来可以更简单的……
本来可以像某位帝国元帅那样直接投降新共和国。
本来可以集结所有力量,退回未知区域,回到他正培养著“帝国之手”的地方。
但索龙元帅没有。
他选择留下来,继续作战。
“但我……不是他。”
即便拥有索龙元帅的外貌、知识和威望……他也无法和这个奇斯人相提並论。
这点必须认清。
他的行动,就算他能完全记起读过的內容,也可能不会引向相同的结果。
因此,未来会改变。
至於变好还是变坏,谁也说不清楚。
总体形势並没有看起来那么糟糕。
只需要把它分解开来。
列出每个选项的利弊,理性评估,然后做出决定。
耐心与分析现状,这才是让他清醒、理解后续行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