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学者综合症
众人倒不是讨厌顾玺, 只是学物理的人都宅,对“明星”有着刻板印象,觉得肯定张扬爱现, 感觉就处不来。
二是网上谣言,怀疑顾玺作弊或黑幕什么的, 确实有些可信度。
全国物理竞赛可不是那么好考的,大家都是从中学就开始参加各种物理培训班, 日夜刷题才走到这里的。
然而纵观顾玺的过往学习经历,乡镇中学,没参加过培训班, 中考物理成绩一般。高中后更是忙着写歌唱歌,参加综艺, 别说刷题, 物理课本都不一定翻过几页。
就这样,顾玺的物理成绩考得比他们还高, 这可能吗?
顾玺对这些合理怀疑并不介意, 若非他重生时带着上一世的记忆,单凭“学者综合症”的外挂,不刷几个月题,也是拿不到如今的成绩的。
也因此,对于小孩们的孤立行为,顾玺毫不在意。不过明面上,他还是装着受伤的模样,趁机粘上宁一帆。
宁一帆从初中开始就经常参加各类竞赛,算是小有名气的学神。尤其在物理竞赛群,他经常帮别人解答疑难,因而有了“宁神”之称。
很多人受过他的恩惠, 因此他发出警告后,众人第二天对顾玺便没有那么明显的孤立了。
当然接下来也没有交朋友的机会,s大的物理培训课程很密集,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除了吃饭午休时间,几乎都在密集的刷题和实验中。
物理培训课的第一天,阶梯教室里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期待的气氛。
负责培训的吴涛教授抱着一叠试卷走进教室,他推了推金丝眼镜,目光扫过在座的104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物理尖子生。
“今天我们先来个热身,”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戏谑:“这是历届国赛真题的精选集,让大家感受一下真正的物理竞赛是什么水平。”
试卷发下来的瞬间,教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宁一帆看着试卷上的考题,眉头微蹙。第三道题就涉及到他从未接触过的量子隧穿效应,而第五题的多体问题更是让他太阳穴隐隐作痛。
余光扫视四周,他看到有人已经开始擦汗,有人咬着笔帽发呆,还有人偷偷摸出了手机——当然立即被助教制止了。
唯独坐在身边的顾玺与众不同。他几乎没有犹豫,提起笔就开始答题,动作流畅,毫无停顿,仿佛对所有试题都了然于胸。
三个小时的考试结束,众人将试卷上交,聚在一起互相交流着答案。
“顾玺,你考得怎么样?”宁一帆主动询问顾玺。
“应该还行吧?”顾玺整理着草稿本。毕竟不是正式考试,草稿不需要上交。
宁一帆看见他草稿本上密密麻麻的推导过程,字迹工整得像印刷体,复杂的积分符号排列得如同艺术品。
“你最后一题用了拉格朗日乘数法?”宁一帆指着某处问道,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惊讶。
顾玺闻言低头看了看草稿:“嗯,我觉得这样比能量守恒更直接。”
他的态度轻松,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显然对自己的答案很自信。
宁一帆点点头,光看草稿本上的解题公式就明白了,网上那些“作弊”的谣言有多荒谬。
下午上课,吴教授没有公布成绩排名,只是将助教们改好成绩的试卷发回给众学生。
顾玺接过试卷看了看,不出意料的满分。宁一帆被扣了几分,与顾玺对了下答案,啧了一声:“果然你更厉害。”
旁边的同学闻言偷偷凑过来看,见到两人的分数,倒抽口气——顾玺还真是逆天,那么难的试题竟然也能满分!
至此,没人再相信网络谣言,与顾玺关系变得和善起来。在向顾玺请教,获得毫不吝啬的指导后,更是对他尊敬起来。
除了刷考题外,自然也少不了实验室培训。
物理实验室中,墙上大屏幕上显示的考题,是往届全国物理竞赛的原题——“利用光栅衍射测量激光波长并计算光栅常数”。
题目看似简单,但实验操作极其繁琐,误差控制要求极为严苛。
其他学生还在焦头烂额地调整光路,反复校准光栅角度。而顾玺却已经戴上防眩目护目镜,手指灵活地调节着光栅架上的微调旋钮,动作精准得像一台设定好的机器。
他的实验台上,激光束笔直地穿过光栅,在远处的标尺上投射出清晰锐利的衍射条纹,连最微弱的二级衍射光斑都清晰可见。
负责实验培训的周教授原本背着手在实验室里巡视,看到顾玺的操作后,脚步猛然一顿,眼镜片后的瞳孔微微放大。
他快步走到顾玺的实验台前,俯身检查他的数据记录本——误差控制在0.1%以内,远超竞赛标准。
他忍不住低声惊叹:“这手法……简直像是练过上千次。”
顾玺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继续低头记录数据,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他并不在意周围同学投来的震惊目光,甚至没注意到有人偷偷拍下他的实验过程发到了论坛。他来这里的目标从来不是赢得谁的认可,而是——攻略宁一帆。
所以,当宁一帆看完那本《量子场论前沿实验汇编》,来还书的时候,顾玺又若无其事的从包里拿出一本新的硬壳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