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这碗粥的滋味她能记一辈……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路晓琪看过去,在那边坐着一位老汉,大概六七十岁,有些佝偻着。不过这些古人们因为营养和健康状况,看起来都比实际年龄要老很多。
她问:“爷爷怎么了?”
小女孩眼里泛起了泪花,但努力不让它流下来:“爷爷崴了脚,现在走不动路。”说完之后,她又急忙补上一句:“我爷爷很厉害的,是村里最厉害的木匠,路小姐不要赶我爷爷走。”
路晓琪赶紧摸了摸她的头:“放心吧,不会赶你们走的。来,你先端一碗,剩下的我给你放一边,待会儿再过来端。”
小姑娘这才破涕为笑,端着一碗粥走了。
分粥分下来,路晓琪注意到向家村三十九个人,像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反倒不多,只有五六个,剩下的大多是四五十往上的中老年人——对于古人的年龄标准来说。除此之外,还有四个未成年小孩和一个孕妇。
“打仗呢。年轻些的,尤其是男人们都被抓壮丁抓走了。”宇文恺吹了吹自己碗里的粥。
他昨晚已经大概了解过了向家村遇到的情况。
路晓琪闻言有些不免有些恻然,叹了口气,另外三位听着却并无任何波动,显然对这样的情况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她低低念着。1
“路小友不必担忧,”宇文恺:“年纪大一些的工匠虽然力气不足,但他们经验更丰富。况且这个时代已经有了不少工具可以顶替单纯的体力活。”
路晓琪无力地张了张嘴:……我没有在担忧这个!
宇文恺没注意到她的表情,继续说:“我与他们的里正交谈过,他们曾经是皇家工匠,主要就是修缮皇宫以及为皇室打造家具,大部分都是木匠,还有几个泥瓦匠人,倒是很符合我的需求。”
他打算明日就给他们安排活计,否则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而无所事事的话,便很容易生出事端。
而且他打算自己就住在古镇上了。
路晓琪连忙问:“那你自己的事呢?城市博物馆不去了?”
“无妨,路小友将我的书送过来就好。”宇文恺倒是不急了,“这镇上其实也可以走走逛逛,小镇子说不定还能看到更多东西。”
此地虽然号称是古镇,但营造的思维却是现代的,水电管道和排水排污等都是现成的,而且他在这儿还拥有极大的权限。想看看里面的系统结构还不是轻而易举?
宇文恺早就想明白了这一处。
路晓琪一听也很认同。
宋五嫂也提了建议:“得买点炊具厨具,这每天叫外送也不是个事儿。我看村民里有不少妇人应该是能做饭的,自己做还要更好。蔬菜瓜果采买了让人送到镇子门口,每日安排人来拿就行。”
都知道路晓琪缺钱。
路晓琪点点头:“这是个好主意,我立刻安排人来检修一下电路还有水管。”
这边的电是通着的,但几年没用了谁知道有没有什么隐患?检修一遍还是很有必要的。再有,还要培训村民们如何使用电以及其他现代化工具。
“还要开个夜校才行……”她拿出手机唰唰唰在备忘录里记下,“识字、历史和生活常识,每样都不能少。”
越想就越觉得自己人手不足,恨不得再多抽几次卡,像宇文恺宋五嫂这样学习能力强的天才麻烦给她来一打!
赵飞燕在一旁憋了半天,也终于想到一点:“还有伤员们,要不要请大夫来看看?”
路晓琪一惊:“对!还有这事儿。”
……
另一边,向家村的村民们正在享受着美味的食物。
向老娘正在喂阿狸吃饭,一小勺一小勺,吹凉了再送到阿狸嘴边。虽说世人多重女轻男,但他们家却不一样,阿狸是黄四娘与向大力第一个孩子,也是她唯一的孙辈,是以家里大人都很宠她。
如今阿狸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每个人都很心痛,照顾得也更精心了。
阿狸很乖地张嘴,并且显得有些迫不及待,显然这粥很是美味让她非常喜欢。
向老娘刮了刮孙女的小鼻子,亲昵说:“小丫头片子,这么小就知道什么好吃了,看这个小馋猫的样儿,别急,慢慢吃,少不了你的。
“你呀,倒是撞上个好时候。”
向老娘自己碗里的粥早就被她狼吞虎咽吃光了。
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活了四十多年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粥,甜滋滋的也不知放了多少白糖,宫里的皇帝老儿估计吃的也就不过如此了。一边吃,一边又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和向老娘一样反应的向家村人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