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庆功宴成为了送行宴……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当时间进入到六月的时候, 江南的天气便逐渐热了起来。
六月上旬最紧张的几天莫过于全国统一性的高考。
但这几天的游客反倒多了一些,因为高考征用考场,许多高一高二和初中生的家庭选择了去近处出游, 而清河古镇就成为了清河市和周边邻市的首选。
“听说那边现在温度还蛮舒服的,去吹吹风也挺好。”
大概是从五月底起,大家便觉出了清河古镇的好。一进去, 感觉凉风习习, 尤其是在树荫下觉得格外的舒坦。这事儿也逐渐慢慢传开了, 当然了它也不是什么特别有爆点的新闻,许多人也就是在各种反馈贴里看过一眼然后就记在了心里。
为了高考的到来, 全国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在保驾护航,清河古镇也不例外。在高考前几天,他们便取消了景区外的喇叭喊话,然后取消了晚上的露天演出, 就连背景音乐的音量都调低了几分, 只为给可能住在附近的考生们一个绝对安静的复习和休息环境。
苏隽和宇文恺等人对此感触尤为深刻。
他们在古镇内看着带着那些还穿着校服出来旅游的高中学生们, 不免会心生出无数感慨。
“说起来, 我最佩服的还是这个时代的义务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宇文恺捋着胡须, 眼中带着审视与赞赏, “虽然难,看似残酷,却是一条相对最为公平之途。无论出身寒门还是富户, 皆凭试卷分数论高低,最大限度杜绝了门第、请托之弊。这在我等那时,实难想象。”
隋朝也有科举,还开创了后世科举之先, 也是高考这一制度的祖宗。
但宇文恺经历过隋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深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积习之重,故而对此世能通过一张考卷为无数寒门学子打开晋升通道,感到由衷的钦佩。
苏隽闻言,淡淡一笑:“宇文公所言极是,公平二字,确是此制最大亮点。不过,若论其难么……”他轻轻摇头,“比起当年我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煎熬,可要好太多了!”
他那个时代的科举,动辄要数日被困在狭小的号舍,而且文章需合圣人意,策论要切中时弊,笔墨气韵皆在考量之中,甚至还要看主考官的喜好、朝廷的风向……而且,不是家中有些家底的,可撑不起一次一次去县里州里考试,所以能考得上的基本都是家境还不错的。
如今的高考,虽也艰难,但至少考核内容明确,范围固定,而且不必经历那身心的双重困顿,于千万学子而言,已是万幸了。而且,虽然竞争依旧激烈,但制度本身无疑更加规范、透明,给了更多人相对平等的机会。
高考三天结束后,许多考生或是欢笑或是哭泣走出考场,去迎接自己人生的新阶段。
无数写满笔记的课本、雪片般的模拟试卷被抛向天空,如同献给过去十二年寒窗的一场盛大告别仪式。欢呼声、尖叫声、夹杂着些许哽咽的释放声,汇聚成一片青春的海洋。
几天后,估完分的紧张暂告段落,几个平日里要好的同学便迫不及待地约了起来。这是他们早就说好的毕业旅行,而且早就定好了目的地。
“终于解放了!vr馆!我的vr馆!这次我一定要玩到通关!”杨皓兴奋地挥舞着拳头,他早就对清河古镇那个传说中的沉浸式vr体验馆垂涎三尺。
高二的时候没去成,高三就没时间去了,现在总算是可以尽情地去玩耍了。
“你就知道玩vr!”扎着马尾的女生李思思白了他一眼,随即眼中冒出小星星,“我要去清河织造看那个汉服博物馆,还要去幻音阁听戏,听说朱帘秀老师的《牡丹亭》是必看的!晚上还要去看花萼相辉楼的夜宴!”
“对对对!咱们再多住一天,说不定周末还能撞上神仙大巡游!还有还有,拍照打卡必不可少!”另一个短发的女生张悦附和道,“我都约好镇外那家评价很好的写真馆了,咱们一起拍闺蜜照!不带你们这些男生哈。”
几个男生翻了个白眼:“你求我们拍我们都不去的好吗?”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行程,脸上都洋溢着摆脱重负后的轻松与期待。只有其中一个叫林思雨的女生,安静地坐在一旁,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听着,却没有加入讨论。
回到家之后,回到家之后,客厅里弥漫着一种期待又小心翼翼的氛围。林思雨的妈妈立刻从沙发上站起来,关切地问:“小雨回来了?和同学们玩得开心吗?那个,估分情况怎么样?”
林思雨放下背包,脸上露出一丝苦涩又带着释然的复杂表情:“妈,爸,我大概估了一下分……可能,可能就在本科线附近徘徊,上好一点的二本有点悬,大概率,只能读三本,或者……大专。”
她说出最后两个字时,声音明显低了下去,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
她觉得自己真是不争气,明明平时成绩也能够一够二本线,但是这次高考真的发挥得不好,估算下来比自己模拟考的成绩要差了一截。
林爸爸沉默,眉头紧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