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一时瑜亮 別叫我孙十万
“將军看好你,认可你,我想,將军是不会看错人的,希望你能与你的兄长一样,竭力为將军效命,与將军一同开创大业。”
周瑜的態度让诸葛亮很是鬆了口气。
作为一个后来者、年轻人,诸葛亮虽然未曾经歷职场,却也知道功劳资歷深厚的大前辈对新人的压迫力有多强,特別是周瑜这种与孙权关係极为亲近的人。
孙权三次拜访他、邀请他的事情恐怕也在孙氏集团中广泛传播开来,必然会有不少老人对他这个“新锐”產生不好的观感,甚至是嫉妒的情绪。
这对於他日后开展工作是一个隱患。
还好,周瑜看起来是个好说话的人,性格也比较温和,以后相处起来也不会困难。
这对诸葛亮这个职场新人来说,是一个好的预兆。
孙权对此也感到很高兴,在此之后就把诸葛亮给自己的建议和周瑜分享了一下,打算听一听周瑜的建议。
周瑜听了诸葛亮规划的战略之后,把自己得到的荆北战略地图拿出来又看了好一会儿,才给了孙权一个回復。
“此前將军表示要和刘豫州联合的时候,我便感到有些不妥,但是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只能暂时按下不表,准备再筹划一下,却没想到孔明提出了这样的想法,这……確实很大胆。”
周瑜看向诸葛亮,露出一丝微笑。
“孔明,刘豫州名满天下,兵马虽然不多,但是麾下也有猛將追隨,你张口便是生擒刘豫州送给曹孟德,换作旁人,怕是想都不敢想。”
诸葛亮也露出了笑容。
“亮未曾出仕过,很多事情不知深浅,承蒙將军厚爱,只能以一身学识为將军谋划未来,竭尽所能,若计策有不妥之处,还请府君指正,亮洗耳恭听。”
周瑜摇了摇头。
“或许正因为你未曾出仕,所以才能想到很多我们这些人想不到的办法,很多事情按照常理来看无法解决,但是用非常理的办法,或许反而能够得到解决。”
“仲兄,你这么说,是认可了孔明的计策吗?”
孙权问道:“你看这地图,是在思考如何实现这一计策吗?”
周瑜点了点头。
“刘豫州驻军在南阳,为荆州北部屏障,若曹孟德南下,刘豫州是第一道防线,所以平日里断然不会南下,此番江夏之战,刘豫州所部从始至终未曾动过,也证明了吾等战前的推测。
可眼下江夏已为我军所掌控,襄阳门户大开,曹孟德主力还在河北鏖战袁氏,对於刘景升来说,我军才是心腹大患,所以我认为,一旦我军开战,刘景升必然会把刘豫州所部调遣到襄阳协助防守。
届时,在战场上面对刘豫州就是必然之事,且不谈生擒与否,若要在战场上击败刘豫州,就要妥善应对其麾下猛將关羽、张飞,若他们只有几千人,自然不难对付,但如果刘景升把主力交给他们指挥,他们的威胁就会变大。
刘豫州在河北、中原有过很多战绩,也多次与曹孟德麾下交锋,互有胜败,並非无能之將,其麾下猛將关羽更有万军丛中斩上將首级之能,堪称万人敌,若他们得以指挥大军作战,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周瑜一番推测,让孙权和诸葛亮的面色都变得严肃起来。
但隨后诸葛亮谨慎的思考了一番,对这一可能性表示怀疑。
“亮曾听闻刘豫州最初曾驻军在襄阳,但因多方结交荆襄名士,以至於刘景升感到忌惮,遂將刘豫州安顿在新野,最后才是南阳,不断远离襄阳,刘景升外宽內忌,对刘豫州並不信任,將大军交给刘豫州指挥,亮以为不太可能。”
周瑜倒是不反对这一点,但他还是摇了摇头。
“兵法云,未虑胜而先虑败,无论是否真的会发生,吾等总要考虑到最坏的情况,所谓事急从权,如果刘景升真的把大军交给刘豫州及其部下指挥,情况则完全不同,届时,我军所面临的將会是一场苦战。”
诸葛亮轻摇羽扇,沉默了一会儿,缓缓点头。
“府君所言不假,若然如此,当是一场苦战,亮好友徐元直现已投效刘豫州,元直熟读兵法,有经天纬地之才,辅以关张之勇,兼数万大军,堪称劲敌,此事不可不察,將军,这是亮的疏忽。”
孙权在一旁听著两人交谈,再看向诸葛亮,便摆了摆手。
“无妨,一个人哪里能事无巨细考虑周到?只有与同僚精诚合作,方能无往而不利,现在最坏的情况已经被考虑到,既然如此,我等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只要提前考虑应对之策即可,仲兄,孔明,你们儘管考量。”
孙权的態度给了诸葛亮很大的信心,於是他便全力思考可能发生的事情,与周瑜共同参详。
毫无疑问,周瑜是战略战术复合型人才,且具有丰富的临阵指挥经验。
诸葛亮初出茅庐,但智谋不遑多让,只是尚且欠缺经验。
有诸葛亮的智谋和周瑜丰富的经验,两人很快就把之后刘表集团可能做出的一系列举措给罗列出来,然后分別论述。
在其中,诸葛亮甚至把荆襄大族可能的反应也考虑了进去,將目前处境尷尬的蔡氏、蒯氏、庞氏和黄氏等大族的情况考虑进去,表示这些大族不太可能与刘表一条心,若妥善利用这些大族,或许可以大大削弱刘表集团的反击能力。
“荆襄大族之中与刘景升行策名委质之礼的人並不多,只有蔡瑁、蒯良等人,大部分大族人士与刘景升並无太多恩义,更兼此番蔡瑁兵败被罢职,刘景升与荆襄大族之间的关係应该更加紧张。
亮使妻黄氏与舍弟诸葛均共同游说荆襄大族,必然可以取得成果,若然如此,荆襄大族定然不会全力相助刘景升,若届时刘景升当真打算把兵权交给刘豫州,吾等也可以请荆襄大族於其中进行斡旋。”
周瑜一听,连连点头。
“孔明所言大善!正当如此!刘景升既然外宽內忌,必然多疑,只要不让他与刘豫州倾力合作,必能各个击破,孔明,若能办成此事,荆襄既破,你必有一份大功!”
孙权也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
“孔明,若然如此,我再梦见你一百次也不为过!”
诸葛亮闻言一愣。
周瑜倒是很快反应过来,哈哈大笑。
诸葛亮很快也反应过来,与孙权一同哈哈大笑。
小小的会客厅內顿时洋溢著快活的空气。
一番交谈之下,诸葛亮和周瑜很自然的產生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周瑜甚至流露出了想要把诸葛亮留在身边做他的太守主簿的想法,並且和孙权认真的商討起了这种可能性。
理由是周瑜觉得诸葛亮有非常优秀的参谋才能,有极强的算术能力和洞察力,全局观也非常不错,能够敏锐的发现很多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反应极快。
这对於战后千疮百孔、千头万绪的江夏整顿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有诸葛亮在身边,周瑜觉得自己处理事务的效率可以大大提升,江夏重建工作一定可以更快地完成。
但是周瑜的这一想法被孙权直接回绝了。
好傢伙,我三顾茅庐好不容易从刘备虎口里抢来的宝贝疙瘩,自己还没捂热乎就送给你?
你周公瑾未免太不讲道理了!
诸葛孔明,那可是我孙某人命中注定的那个男人!堪比我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
你想要走?
加钱也不给!
对於孙权的护食,周瑜自然没有任何办法,只能依依不捨得送別了诸葛亮,看著诸葛亮与孙权一同乘船向柴桑而去,感嘆自己手下没有多少能真正为他分忧的人才,很多事情也只能自己上手做了。
没办法,他孙某人的俸禄虽然多,但不是那么好吃的,拿一份俸禄,就要干两份甚至三份的活儿,人才就要狠狠的用,这就是孙某人的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