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图天下而代汉? 別叫我孙十万
蒯越要不要,孙权暂时还不知道,不过他刚把诸葛均送走,外出调研巡查四个月的诸葛亮就回来了。
四个月不见,诸葛亮身上少了几分初出茅庐的稚气,多了一丝沧桑感和十足的沉稳感,皮肤都比之前黑了一些,整个人看上去似乎有了不一样的改变。
孙权大喜之下,立刻拉著诸葛亮的手把他带到了自己的书房內,与他单独交谈这四个月里的调研和感悟。
这四个月里,诸葛亮走遍了孙权治下所有安置了官府农庄的郡、县。
三百多座农庄他视察了四十多个,足跡遍布庐江郡、九江郡、丹阳郡、吴郡和会稽郡,对於孙权统治的江东江西之地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於孙权的政权根基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总结一下,诸葛亮是惊讶的。
因为他发现,孙权的权力地位似乎並不是他在荆州的时候与荆州的士人们所討论的那样,是以他的军功和政治手腕操控淮泗集团和江东本土集团互相妥协的结果。
甚至之前孙权对他讲述设立这一体系的时候他所理解的也和亲眼看到的有所不同。
他在观察了孙权建立的官府农庄以及这些农庄的內部运行机制之后,敏锐的意识到了孙权真正的权力根基就是这些官府农庄以及建立在农庄体系之上的军事体系。
这四个月的走访调研,让诸葛亮发现江东江西之地普遍存在两套行政系统,且除了税收方面有所交集,在日常运行过程之中,二者几乎没有交集。
在孙权治下,传统的郡县行政体系和依託於此的传统税收体系是一套班子。
这套班子的一切都是原先汉帝国的模样,帝国是什么模样,这套班子就是什么模样。
孙权在这套班子里让淮泗集团和江东集团的士人分享权力,彼此协作,也互相竞爭,而他自己並不大规模的揽权,张昭为首的中枢机关与各郡太守执掌著重要的权力,孙权並不干涉他们的职权。
负责三百多座官府农庄、近二百万新纳入人口管理的这一套班子属於另外一个系统,属於孙权本人的系统。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孙权自己的私人產业。
诸葛亮发现这些农庄里的管理者也不是县府里的官员,里头的负责人基本上都是孙权自己任命的,且大部分出身於孙权曾经的亲军——解烦军。
这些解烦军士兵基本上都是普通平民出身,一开始是没有文化知识的,但是在解烦军里接受了孙权提供的基础文化知识培训。
之后他们有的因为伤残无法继续战斗,有的则是因为年纪大了或者不想继续征战了决定退役,然后就被孙权安排到了这些农庄里出任农庄的管理人员。
在他们的管理下,这些农庄实际上属於独立於县府之外的另一个系统,县府官员无法直接管理他们,只有在税收时节安排县中税吏和农庄方面对接,由农庄组织集体缴税。
这些农庄被孙权建立,然后为孙权提供粮食、士兵。
孙权依靠这个存在就能脱离整个官僚行政体系单独拉起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只听孙权一个人的调遣,而不受其他各方势力的掣肘。
不管是江东本土势力,甚至就算是一直在支持孙权的淮泗集团对於这支军队都无法施加影响力。
他们可以统领这些军队作战,但是无法將这些军队变成他们的私兵。
这支军队属於孙权一个人。
诸葛亮对於这一情况先是惊讶,然后就是浓浓的好奇,在走访农庄的时候就会与农庄的管理人员交谈,甚至直接和农民交谈,想要弄清楚孙权这样做的原因以及这样做之后对於整个孙权统治地区的影响。
结果就是他產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因为孙权至今为止还在不断扩建农庄的数量,增加这一体系的容量,所以诸葛亮猜测,孙权最终的目的是要取代汉帝国,成为华夏大地上下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否则他无法解释孙权为什么要在汉帝国的传统框架之下硬生生开闢出一个只属於他自己的耕战体系,这个耕战体系如果不是为了扩张而存在的话,意义会非常有限。
於是,在完成了孙权交给他的调研任务之后,诸葛亮写下了一份洋洋洒洒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带著自己的理解启程返回柴桑,回到了孙权身边,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都报告给孙权。
而孙权对他的回应则更加直接。
“孔明,我让你去巡查农庄徵兵,本质上就是想让你了解到我所设下的这套新制度的存在,我想让你知道,了解它,从你的匯报当中,我发现你的確了解的比较深,那么,你是如何看待我所执行的这套制度的呢?”
孙权饶有兴趣的让诸葛亮坐在自己对面,自己亲手给他斟酒。
诸葛亮坐在孙权对面,看著孙权给自己斟酒,情绪多少有些复杂。
一者,他真的很欣赏很喜欢孙权这个人和他的手腕,他充分认可孙权是一位难得的雄主,而且还对自己如此重视,他非常想要和他共创大业。
二者,他的心里还有大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