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內阁会议 大明:陛下,该喝药了!
第117章 內阁会议
边关的战事,作为嘉靖二十二年开年的头等大事,其动向始终牵动著朝野上下各方的神经,引得无数人翘首以盼,又暗自忧心。
如今,伴隨著正式的捷报与凯旋受赏的军队一同抵达京城,縈绕在眾人心头的那块巨石,才算是真正落了地。
自当年“堡宗”皇帝兵败被俘,被韃子“请”去北边喝了几年马奶酒之后,大明朝野上下对北方边事便仿佛落下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病,没开打就带著几分的怯意与心理劣势。
开国之初,太祖、成祖麾下虎賁劲旅追亡逐北、按著北元主力猛揍的赫赫武功与昂扬气度,早已在百年承平与屡屡受挫中消磨得所剩无几。
大同乃至整个山西北部被俺答汗这个恶汉当成不著片缕的少女反覆蹂蹦,帝国的决策层们更多的思考往往局限於如何將俺答汗驱逐出境,保住疆土不失,便已觉是万幸。
罕有人敢去深思、更遑论谋划如何主动出击,將那俺答汗的头颅拧下来,永绝后患。
如今,边军超常发挥,一仗拿下了一万颗韃子的人头,这消息一经传开,顿时让压抑已久的朝野上下为之振奋,颇有一种扬眉吐气、一扫颓靡之感。
原来咱们也是能打的嘛,只是以前的边將太废物!
不少人都这么想,並且產生了我上我也行的幻觉。
现在,商云良等人已然回京,並循正式流程將翟鹏具名的详细报捷文书递交了上去。这东西,现在就躺在內阁的公案上。
大明帝国的最高决策机构,现在要正式审议这份表功本章了。
作为去年一闷棍把夏言敲翻,自己光荣上台的新任內阁首辅,严嵩感觉自己如今的状態棒棒噠。
俗话说的好,权力是男人最好的春药。
现在咱们的严阁老觉得自己硬的堪比十八岁。
作为吏部尚书再加上谨身殿大学士的他在现在的朝局中显然没几个人敢惹。
毕竞歷来人事部都是最牛的部门,说干你就干你,不服就滚蛋。
文渊阁內。
鎏金兽首香炉中缓缓吐出几缕淡雅的青烟,裊裊盘旋。
大明帝国的三位核心阁臣各安其座,倒是无人急於率先开口。
这份来自宣大的报捷文书送抵的时机略显微妙,翟鹏在先前的简单通报中也语焉不详,如今直接把人和捷报一起送来,颇有一点按著阁员们同意的意思。
此刻,这三个帝国最顶尖的聪明脑袋,正需要时间来细细咀嚼、权衡,该如何认定並处置这份沉甸甸的功劳。
是全然赞同?还是有所保留?
若赞同,又该赞同到何种程度?
这其中每一笔功勋的认定,背后都牵扯著赏罚、人事整体来看甚至可以影响到朝堂势力的微妙平衡,眼下那位夏大人在一边虎视眈眈,皇帝的態度也让人捉摸不透。
他们得谨慎小心地揣摩圣意才是。
首辅严嵩居上首,身著緋色云鹤綬带公服,面容清癯,目光低垂,正慢条斯理地用那洁白细腻的景德镇瓷杯盖,轻轻拂动著盏中碧绿的茶沫。
他作为首辅,享有优先阅读权,捷报上的內容他全记在了脑子里。
此刻,他只是在耐心等待对面两位同僚阅读完毕。
严嵩对面是新入阁的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许赞,末座是同样新晋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张璧。
都是今年嘉靖嫌他一个人在內阁太寂寞,送进来陪他嬉戏的。
皇帝陛下还是很关心臣子的心理健康的嘛。
至少当时道爷把人送来的时候,严嵩还跑道爷那儿哭了一把,表示世界上怎么会有您这么体恤下属的老板云云。
等了一会儿,见张壁也把捷报文书看完,然后恭敬地搁在了自己的手边,严嵩这才不慌不忙地端起茶盏,浅浅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隨即轻轻搁下,发出细不可闻的一声脆响。
“廷美,崇润,宣大总督翟鹏的报捷文书你们都看过了,都说说,对此,朝廷该如何议处为妥?”
许赞闻言,稍作沉吟后说道:“按朝廷旧制与兵部则例,遇此大捷,理应先由兵部遣派得力人员,快马前往大同,实地核查战果、验明首级、核对军册。若经查证,所有功绩属实无误,则朝廷自当按律论功,依例进行嘉奖。此乃常例,循章办事即可。“
张壁也点头:
“理应如此,让张尚书差人去一趟,这是最稳妥的。“
俩人都是我大明经典的不粘锅发言,看似在回答,实际上就是把朝廷的规矩背了一遍,这就不是在回答,这是在试探首辅大人的態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