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千字七块 1978:从参军开始的文豪
第81章 千字七块
第三天。
文艺处又来了一位领导,刘家驹进了办公室谁也不找,直接奔着办公室里面去的。
进了办公室,刘家驹朝着王传洪问道:
“对了,老王,我有个作者寄了一篇小说找你们文艺处审核的!好半天没有消息,能帮我找找吗?”
王传洪看向了刘家驹问道:“什么小说?”
“周旭同志写的,名字叫做《高山下的环》!?”刘家驹记起来了。
王传洪有点尴尬,毕竟昨天的时候,可是连老首长都亲自赶了过来,他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是现在没想到刘家驹也亲自来编辑部要小说,就觉得有一点意外,他继续说道:“是武汉军区的人吗?”
刘家驹点点头。
王传洪这下完全确定了,他顿了一会儿,继续说道:“那我先和你说一件事情……”
巴拉巴拉,王传洪把这几天发生的大事情说了一遍。
听完全部之后,刘家驹一拍桌子,吐槽了一句:“举报?还真是吹毛求疵!周旭同志可是上过前线的一级战斗英雄呀!
这位所谓的编辑在文艺处上面干了十多年,我看已经是让当年的风气感染了。竟然敢如此对待我们上前线的英雄战士。”
王传洪有点忐忑,毕竟事情出自他们文艺处,他继续说道:“这件事我听说之后也很气愤。”
“气愤!!??”刘家驹瞥向了王传洪。
王传洪立马起身安抚道:“老刘,你先别着急生气,你们现在的想法,我都是清楚的,对于这位编辑同志的做法,我们编辑部都很不忿,所以一定会给周旭同志一个合理的解释的!”
刘家驹看了王传洪一眼:“合理的解释?”
“我们也向着上面递交了申请信,暂且准备把这位同志调去基层锻炼,实在行不通会让他申请复员”
“……”
等着王传洪说完处理的方法之后,刘家驹倒是小小的消气了一下,微微松口气说道:
“你说的情况我知道了。这也算是给周旭同志一个交代吧!那小说原稿呢!”
“小说的原稿,已经递交给了纪律会,你过去直接找老刘同志要吧。”
刘家驹起身,还没来得及喝茶就往门外走。
门外。
刚刚蒋毅又听到了刘家驹的一声爆喝,他更加意外,昨天来了一位老首长之后,今天为什么还来了一位首长呢?
关键对于周旭的事情都如此关心,他一晚上都在想着自己多半会被安排离开编辑部,因为影响有点恶劣了。
原本还有点侥幸心理,但是看到了这么多的老同志对于周旭的事情如此上心,他自己也死心了。
“这可怎么办呀?”
那边的高俊郎也没有落井下石,作为老编辑,他出了名的圆滑世故:
“还能有什么办法?你现在认错态度诚恳,快点写好道歉信,说不定最好的情况就是下放基层单位。”
蒋毅挠着头,无比后悔自己一时冲动做出来的举动。
……
下午,刘家驹去到了纪律会里面,把小说的原稿给拿走回到了编辑部。
才回编辑部,他打开小说稿子看了一下。
顺带着把这件事情和旁边的刘松林分享了一下,听完全过程,刘松林也是义愤填膺,跟着刘家驹又吐槽了几句。
讨论完之后,两人看起来了小说。
对比起来周旭的第一本小说,也就是《长津湖》来说,这篇小说明显是进步了。
应该属于是全方位的进步。
因为周旭写《长津湖》是第一次尝试写中篇小说,至于写《高山下的环》已经是第二次写小说了。
周旭抄的是后世的故事架构,至于文字是无法完全抄袭和记下来的,他靠的是自己的文字功底进行复原。
经过前面第一本小说的积累,加上他最近看了不少的书,所以文笔和笔力精炼了不少。
而且前面也说过,苦难是文学的温床,周旭经历了战争,写出来的情感更加的饱满,文字也更加的扎实了。
再说故事,《高山下的环》在评分上面和读者的好评都是高于、优于《长津湖》的。
前者是在那种文学风潮十分弥漫的时代写下来的,一个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后者就算是献礼片,终归是敌不过商业化的道路,所以在纯粹文学功底是弱于前者的。
刘家驹看完小说,立马说道:“如此优秀的小说,能够被他们诬害构陷,我觉得这是我们总政的一种耻辱。”
“现在距离那几年才过去多久?时代的风气总是会有些残留的,我们唯一庆幸的是,周旭同志如此优秀的一位作家能够在浪潮当中明哲保身。”
刘松林看完小说也感叹一句。
“我觉得这篇小说应该是这几年来,不对,应该是十多年来写得最优秀的军事小说!”
刘松林点点头:
“比起来战场的戏份,周旭同志的小说更加喜欢概括关于人性的部分,这篇小说让人着迷的不战场上面的生死,而是前后期的文戏部分。”
两人已经忘却了这篇小说上面发生的不愉快了,转而比较关心的讨论起来小说的内容。
诚然这篇小说写得确实优秀。
讨论了小半天之后,刘家驹问道:“这期的杂志还有地方吗?”
刘松林说道:“我问了一下,似乎没有了,得分在下个月了。”
“只能在五月份发表呀?”刘家驹摇摇头:“那好,我先去通知一下周旭同志,你记得去和我们的主编说一声。”
“好的,老刘同志。”刘松林起身拿着小说的原稿离开了。
至于刘家驹直接走到了电话机旁边,嘟嘟嘟打响了文工团的电话。
过了一小会儿。
黄政委通知了一声之后,周旭来到了电话机旁边。
“周旭同志,上次给你的小说出版单行本的稿费你收到了吗?”
“《长津湖》的单行本稿费我是收到了的。”周旭笑着回应。
刘家驹满怀关切的说道:“《高山下的环》上面发生的不愉快,我和几位同志已经知晓了。
我们对于周旭同志无端卷入、受了委屈的经历,感到十分不平,肯定会为你主持公道,不让你受冤枉。至于文艺处那边已经做出来了处理。
不过我也要道歉一声,下次我会提前过去收拾稿件,杜绝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周旭说道:“谢谢刘编辑的关心了。”
“嗯……你给我们杂志社供给了不少优秀的小说嘛!关心作者是正常的,对了,我还有一件事情要和你商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