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这小说火了 1978:从参军开始的文豪
第83章 这小说火了
小半个月时间过去。
小说似乎正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遍整个神州大陆。
《解放军文学》一直以来都是部队的订阅小说的阵地,总政治部大力扶持的杂志社,在部队的影响力抵得上《人民文学》。
不过今天杂志社,不是部队来的电话,而是发行所打来了电话:
“你好!昨天首都王府井、解放路、中山路街道等十几个街道新华书店都打来了电话,要求你们快一点加印补货!?”
现在这个年代是计划经济,其中调节发货的就是发行所。
发行所根据新华书店的订数和加印需求,向出版社发出订单,出版社再根据订单情况安排杂志社进行加印。
当然《解放军文艺》和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本来就是在一个杂志社……
“加印!”接电话的刘松林都有点小小的不确信:“真的是加印电话?”
“嗯,首都的催促的要紧,而且湖北、广州的发行所也打来电话要求加印!”
听着这些话,刘松林小小的惊讶了一会儿,《解放军文艺》是部队的杂志社,其中供给给部队的杂志是主要的销量,而社会上面的销量其实不算多。
但是这一次确实社会上面先传来了加印的消息,比起来部队还要快一点,证明社会上面卖的小说更多,也更加受欢迎一点。
当然也不是说部队不受欢迎。刚刚陆陆续续又有电话从部队打了过来。
“是《高山下的环》吧?”刘家驹问了一句。
刘松林点点头。
两人都对于这部作品,或者说周旭的作品比较关注,所以得到加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是想起来周旭同志的。
胡奇听到两人的讨论声音:“那先这样吧,加印十五万册,等着一周后要是不够继续加印十五万册。”
啧!这就是部队杂志的气魄。
因为要论这些杂志社、出版社谁的印刷量最大,也就只有解放军出版社了,这可是唯一一个可以一天印刷五万册以上的出版社,这就是需要给五百万人文艺宣传的杂志社的底气所在。
“真要加印这么多?”
胡奇说道:“我们首印四十万册,虽然部队分走了一半,但是一个周时间社会上销量就直逼二十万册,印刷这么多应该可行的。”
两人说话之际。
那边的小张拖着一袋子信件缓缓走进来了办公室,一边走,他一边擦汗。
这边的刘松林聊完看向了他。
小张说道:“编辑,这些都是最近几天邮箱里面的读者来信。”
在发表的不久后,能够到达杂志社的信件,大都是京津冀附近的读者。
例如现在首都的报社、电视台,甚至前一天发表什么消息,第二天就接到了读者的来信或者是投诉信。
现在这个年代书信确实是比较主要的读者、观众表达观点的地方。
“读者来信?”刘家驹走过去,随便拿起来一封信,一看到内容:“这确实是给《高山下的环》的,应该说是给周旭同志的。”
刘松林也走了过来。
随便拆开了一份信件。
“周旭老师,您好,我是京城军区的文艺兵冯小刚,看完您的小说《高山下的环》,又听说您的故事,我对于您佩服不已,感觉您真是天上的北斗。”
“啧,这人还是军区的,我感觉他铁定老会拍马屁了。”看着这信,刘松林就感叹了一句。
刘家驹看过去:“你不要诬害人家好不好?一看就是喜欢我们杂志社的新作品。”
“看看其他的信件?”胡奇好奇问道。
毕竟今天也是闲来无事,看到小说爆火,他也好奇读者都是来信什么的?
“‘从现在开始,谁要是再说我赵蒙生贪生怕死,我跟他刺刀见红!’这一句台词写得太好了,把赵蒙生的人物性格转变描述的清清楚楚。”
“我很理解赵蒙生的母亲,毕竟父母一辈吃苦流血流泪,就希望后辈不拼命能过好一点,但是我更加觉得d和国家没有功臣两个字!这雷神爷说得更好。”
“烈士陵园就是男人和军人的梦想,看完这篇小说之后,我现在有一个梦想就是参军!明年高中毕业我就去参军!!”
“这部小说的主角不是赵蒙生,我感觉应该是梁三喜和靳开来!!这两个人物写得太有血性了。”
“我看到雷神爷的时候很触动,这才是这篇小说的精髓。”
“……”
无数的信,无数的读者的观点朝着编辑部涌来,对于《高山下的环》都是好评。
当然,很多人都在讨论这部小说,最多的问题在于二代到底上不上前线的问题——毕竟评判社会到底变没变,这一点确实是很重要的标准。
也有人说出来这个小说、电影的精髓在于小bj牺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