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4章 《潜伏》发表  1978:从参军开始的文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带完学员,周旭就去了办公室找政委,老黄笑着说道:“我以为你会不乐意带队呢,没想到你还挺喜欢这个小女娃的?”

周旭看了一眼陶慧敏的身影;“有点缘分,以前认识的。”

“那就对了嘛!团里面的人说你不近人情呢!”

周旭盯着政委看:“政委,这些谣言你是哪里听到的?”

“政委就是把握文工团的思想和政治风向的,对于文工团的思想之类的东西都是要好好的观察的,什么八卦瞒得住我!?”黄政委关上资料,慢悠悠说道。

“你以后要是想要当政委,这些都是要好好学的。”

周旭听到这里,又是满脸堆笑:嘿嘿嘿,我要是当了政委……

呸!不过又是老政委给自己画的大饼,难怪说这群人是搞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的呢。

“呵呵,我当政委了,老首长您都去哪里了!”

“难呀……啧,不该和你小子聊这个的。”政委立马摇摇头。

“那您叫我来干什么的?”周旭也跟着喝了一口茶,政委是比较廉洁的一个人,喝的都是茶碎末。

虽然这个年代的条件本来就不太好,很多地方、政府揽客用的茶都是碎子。

最明显的文化在京城,京城茶碎文化,是平民饮茶智慧的体现。

茶碎多为茶叶筛选后的碎末,价格低廉,是百姓日常饮品。茶馆、胡同里的茶摊常供应,配大碗或粗瓷杯,方便解渴。

“……”

“当然是你的事情,为了你可是操碎了心呀,你过年要回家吗?”政委问道。

“回家?当然要了。”

去年没回去,因为还在新兵连训练,但是今年自己已经是连长了,还获得了几个奖项,不得衣锦还乡炫耀一下?

所谓人生三大幸事,其中就有衣锦还乡呀。

“这月末就要提交申请了,你记得回去写好给我呀。”政委看了他一眼。

周旭立马点头。

一般来说,探亲假要提前一个月就写好向上面申请,现在都十月份了,十一月交申请,十二月探亲……确实是这个程序。

“好嘞首长,年末我给你带年货来。”

“嗯,你先回去工作吧。”

周旭拿着申请信离开了。

……

《十月》从创刊之后,一直都是双月刊,也就是偶数月发刊。

一转眼,《十月》也迎来了十月刊的发刊日。

作为新兴的杂志社,而且又没有《人民文学》那样在人们心中深远的影响力,《十月》从一开始都是走的从作品打动人心的路线,销量一直在三十多万册左右浮动。

当然,第一周的销量就是十万册,这主要原因也不是小说第一周就火了,而是部队订阅了五万册。

因为部队本来就会订阅这些有名杂志,如果刊登了军事题材的小说,会多订一些。

不过苏予看着小说的成绩是一直在上涨了,杂志社也陆陆续续接到了发行所打来的加印电话。

到了一个星期之后,随着《十月》的名声开始上涨。

销量也骤然变化起来。

读者们蜂拥而至来到了街道书店、书报摊上面,部队里面便是一本小说常常被一个班、一个排的人相继借阅!

当然,这一期能够出现如此火爆现象的原因,其实杂志社、书店都心知肚明,因为《十月》其中大量的篇幅都腾出来了只给了一篇小说,那就是《潜伏》。

《潜伏》也是这一期的《十月》的主打作品。

每年,国内文学界都会出现这种爆款作品,去年的《伤痕》!今年六月份的《乔厂长上任记》,这部小说是改革文学的鼻祖,一发表就受到了读者的追捧。

而这一期的《十月》的销量曲线比之《乔厂长上任记》还要有过之而不及。

不过,本来就因为首发的十万册,被部队拉走了五万册之后,剩余的其他余数无法正常供给社会上面的需求。

也就在这个时候,《十月》发刊半月后,部队也就是武汉军区首先打过来了电话,又要求加印两万册!

发行所加印电话,就已经让印刷厂、发行所都是忙不过来的。

现在又要首先优先供给部队的需求……

一瞬间,导致了这篇小说在社会上面也一刊难求。

但是与一刊难求相对应的是,《潜伏》的小说的名声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起来。

因为谍战题材本来就是少见。

六月份。

《保密局的枪声》取得了极为优异的成绩。

该片上映之后,在当时总人口 9亿多、电影票价只有五分至三角钱的情况下,创下了 6亿人次观影、1.8亿元票房的奇迹。影片共卖出了 1000多个拷贝,夺得当年的票房冠军。

读者对于谍战的热爱是可见的,所以《潜伏》这一篇糅合了爱情提拆、谍战元素的小说才会广受爱戴。

“又来电话了?”编辑部里面,苏予接的电话数不过来,实在是左右忙的脑袋疼。

“这次不是催发货的,是领导的电话……”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