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镜头前绣针映暖光,评论区水军泼冷雨 文物唤醒系统:从修帐本开始
紧接著,更多类似的评论涌进来——“蹭非遗热度骗钱的吧?88块一个胸针,抢钱呢”“看这针脚,根本不是老手艺,机器绣的吧”“博主是不是收了什么好处,吹得这么神”。林砚翻了翻这些评论者的头像,大多是没发过內容的新號,暱称里还带著“湖州文创”“泽记”的字眼,不用想也知道,是泽家的水军。
“太过分了!”夏晓雨气得把手机拍在桌上,手指已经按到了“刪除评论”的按钮,“这些人根本没看视频,就是来捣乱的!刪了清净!”
“別刪。”林砚按住她的手,目光落在那条“机器绣”的评论上,“留著,以后我们用真凭实据打脸——等下次拍视频,就拍苏婆婆绣针的全过程,把每一针的针脚都拍清楚,让他们看看什么是水色针法。”
苏桂兰也放下绣针,凑过来看评论,嘴角反而笑了:“当年泽家也说太奶奶的绣品是『假手艺』,结果还不是偷偷抢著走私?现在他们越急著抹黑,越说明咱们的文创戳到他们痛处了。”她拿起一枚刚绣好的胸针,对著灯光照:“你看这金线的光泽,机器绣的哪有这么活?下次拍视频,我把太奶奶的银线轴也拍进去,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真东西。”
林砚看著苏婆婆坚定的眼神,心里的火气渐渐压下去。他摸出口袋里的银质绣针,针尾的“苏”字在灯光下泛著微光,系统没有跳提示,可他却觉得指尖传来一阵熟悉的暖意——好像太奶奶在通过绣针,告诉他们“別放弃”。
“晓雨,你把评论截个图,发给周队看看,说不定能留作泽家打压我们的证据。”林砚拿起手机,翻出早上拍的修復视频片段,“我们再补拍几个镜头,比如苏婆婆演示水色针法,我解读帐本上的藏物符,下次发个系列视频,一条一条讲清楚苏氏非遗的来歷。”
夏晓雨点点头,收起了刪评的念头,开始整理评论截图:“我还可以联繫汉服博主,让他们转发我们的视频,他们的粉丝都懂非遗,肯定能帮我们说话。”
苏桂兰重新坐回绣架前,金线穿过布面,发出轻微的“嗒”声:“我今晚多绣几个胸针,下次视频里多摆点样品,让大家看看我们不是瞎吹,是真能做出好东西。”
夜色渐深,工作室的灯还亮著——林砚在写下次视频的脚本,夏晓雨在联繫博主,苏桂兰在绣胸针,三个人的影子落在墙上,和修復台上的帐本、染谱叠在一起,像一幅安静却有力量的画。林砚偶尔抬头,看向窗外的老槐树,风穿过枝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他们加油。
他知道,这条线上的路肯定不好走,泽家的水军还会来捣乱,播放量可能还会很低,但只要他们守著真手艺,把苏氏非遗的故事讲下去,总有一天,那些抹黑的评论,都会被真相淹没。就像苏婆婆说的,真正的老手艺,从来不怕被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