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政府赛讯  文物唤醒系统:从修帐本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工作室的樟木窗刚透进晨光,周明的警车就停在了巷口。她手里攥著张烫金边框的邀请函,警服袖口还沾著点漕瀆的露水,一进门就扬著手里的纸:“湖州文旅局主办的『2025湖州非遗传承创新大赛』,专门给你们发了邀请函!获奖的话能上湖州电视台《湖州非遗故事》,到时候全国观眾都能看见咱们的苏绣!”

林砚接过来时,指尖蹭过“主办单位:hz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烫金字,心里猛地一紧——上电视推介苏绣,是苏婆婆念叨了大半辈子的事,可泽家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苏桂兰凑过来,银鐲子轻轻磕在邀请函上,眼睛亮得像漕瀆的晨露:“能让更多人知道『水色针法』?那太好了!”

“泽家也报了名。”周明的语气沉了些,手指点在邀请函的“参赛名单”附件上,“派了他们文创城的『首席绣娘』,还有之前起诉你们的律师助理。他们想在政府主办的比赛上抢『非遗传承』的名头,以后好更方便地卖仿品。”

夏晓雨举著手机翻出往届比赛视频,高马尾上的青灰髮带滑到肩头:“去年泽家就用机器绣的围巾冒充手工,拿了『创新奖』!今年他们说不定会带假的老绣品来,说是什么『民国苏氏遗珍』!”

“不怕,咱们有真东西。”陈老从布包里掏出个锦盒,里面是半块民国苏氏残绣,布面还留著“套针”绣的荷残影,“小林,你先把银盒修好。那盒子是太奶奶的东西,里面的绢布说不定藏著苏氏绣技的关键,比赛时拿出来,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林砚点点头,把银盒放在修復台上。马灯的光刚好裹住盒面,纹银的氧化层泛著淡淡的乌光,他用软毛刷轻轻扫过缠枝莲纹,指尖突然触到个细微的凹痕——是“苏”字的最后一笔,比其他笔画深半分,这是当年苏氏绣坊定製银器时的“暗记”,陈老之前提过。

他按陈老教的“双簧扣”技法,左手扶著盒身,右手捏著竹镊子卡住搭扣,往左拧半圈时,果然感觉到暗簧弹开的细微震动。盒盖掀开的瞬间,一股混著樟香的潮气飘出,里面的桑蚕丝绢布泛著米黄色,中间绣著个藏物符,金线锁边的针脚细得要凑到灯前才能看清——每一针都像藏在布纹里,只露半丝金线,这是“锁金虚实针”,陈老说过,这种针法在清代只有苏氏绣坊的人会。

就在指尖碰到绢布的剎那,林砚的眼前突然闪过淡蓝色的字跡:【银盒: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苏氏绣坊定製,纹银含银量92.5%,氧化层厚度0.3mm;绢布:同年太湖桑蚕丝织造,藏物符为“锁金虚实针”,与《苏氏染谱》卷三“秘符篇”技法一致】——这是系统升级后的新提示,只有他自己能看见。

他赶紧收回手,假装是靠观察判断:“陈爷爷,您看这银盒的氧化层,比咱们之前见的民国银器薄些,绢布的桑蚕丝手感更挺,应该是光绪年间的东西。”他没提系统,只把系统给的信息转化成肉眼可见的细节——这是他早就习惯的方式,系统是他的秘密,说了也没人信,不如靠实物说话。

陈老凑过来,用放大镜看了半天,点头道:“没错!光绪年的纹银氧化慢,桑蚕丝也比后来的粗些,这盒子確实是太奶奶那时候的。比赛时把它当展品,再讲背后的故事,评委肯定印象深。”

接下来的备赛,工作室成了“模擬赛场”。陈老把苏氏老绣品、泽家仿品、还有银盒里的绢布摆成三排,模擬“文物鑑別”环节:“评委可能会问『怎么区分苏氏真绣和仿品』,你不能只说『我觉得是假的』,得说细节。”

林砚盯著三排绣品,系统提示在眼前闪过【仿品:涤纶混金线(含银量3%),机器平绣(针脚间距误差≤0.1mm),化学染料(甲醛浓度0.8mg/kg)】,但他嘴上只说能看见的:“您看这仿品的金线,摸著滑溜溜的,烧一下会有塑料味,是化纤的;真绣用的是桑蚕丝劈的线,烧了有焦糊味,像头髮烧著的味道。还有针脚,真绣的『锁金虚实针』每针间距不一样,有手工的『呼吸感』,机器绣的针脚整整齐齐,看著就死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