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鉴宝台辨真偽  文物唤醒系统:从修帐本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吴婆婆接过金线,摸了摸:“没错,现代仿金线都加涤纶,不然容易断,摸著就滑,没有真金线的温润感。”

“第二,针脚是机器绣的。”林砚用放大镜对著残片,“您看渔翁的蓑衣,每针间距都是0.6毫米,没有一针偏差——手工绣不可能这么精准,就算是老绣娘,也会因为力度不同,有细微差別。而且机器绣的针脚是『平进平出』,没有手工绣的『藏针』痕跡,背面针脚比正面还乱。”

张馆长用手电筒照残片背面,果然,针脚杂乱,没有手工绣的规整:“背面露馅了,手工苏绣讲究『正反面针脚一致』,机器绣做不到。”

“第三,染料是化学染的。”林砚把残片凑近评委,“您闻,有股淡淡的刺鼻味,是工业靛蓝和甲醛的味道;真品草木染只有草木香和旧布味,没有化学味。而且这残片的顏色看著深,其实是靠工业染料堆的,没有草木染的渐变层次——您看渔翁的帽子,只有一种深蓝色,没有深浅变化,真品会用『三提三晒』,近看能看到浅蓝和深蓝的混合。”

李教授点点头,刚要说话,林砚突然拿起旁边的针线盒:“我再用『水色针法』绣一缕金线,和3號残片对比,您就更清楚了。”他从针线盒里拿出24支桑蚕丝线,用指甲轻轻一劈,分成8股,拿起银质绣针(自己带的,不是台上的工具),在白色纸上绣起来——第一针从纸下穿出,针脚0.8毫米,第二针在第一针上方0.5毫米处入针,针尖从第一针的针脚里穿出,把线藏得严严实实,金线在纸上形成自然的弧度,像水流过一样。

“这是『水色针法』的『藏针起头』。”林砚把纸递给评委,“您看,手工绣的金线有弧度,针脚藏在之前的针痕里;3號残片的金线是直的,针脚露在外面,没有藏针的痕跡——机器绣做不出『藏针』,更绣不出这种水色感。”

吴婆婆接过纸,手指轻轻蹭过金线:“好针法!这才是真的水色针,藏针藏得细,金线走得顺,比我年轻时候绣的还好。”她抬头看向李教授,“这孩子不仅能辨真偽,还懂真手艺,不是只会看表面的半吊子。”

30分钟到的时候,林砚的鑑定表已经写得满满当当。评委们打分时,台下传来小声的议论:“原来泽家的是仿品!”“林砚也太厉害了,还会绣水色针!”刘梅在候场区,脸色铁青,转身就走——她知道,这一局,林砚贏了。

“15號林砚,总分28分(1號9分,2號9分,3號10分),排名第6,晋级复赛!”广播声响起时,夏晓雨激动地跳起来,苏桂兰攥著蓝布,眼泪差点掉下来,周明在旁边,嘴角终於露出笑意,在笔记本上写下:“初赛晋级,泽家仿品被揭穿,林砚展现苏绣真手艺。”

林砚走下台时,刘梅突然从侧面衝过来,压低声音:“別得意太早!复赛是『文创创新』,我们泽家的文创,可不是你那小作坊能比的!”

林砚停下脚步,看著她:“文创比的是初心,不是规模。你们的仿品再像,也没有真手艺的魂——复赛见。”他转身走向观眾席,苏桂兰迎上来,把蓝布递给他:“孩子,好样的!太奶奶要是知道,肯定高兴。”

夏晓雨举著手机,屏幕里是刚才林砚绣针的视频:“林砚哥,我刚才录下来了!发出去肯定火!好多人都在问『水色针法』怎么学呢!”

周明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泽家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复赛他们会搞更大的动作,比如用假文创冒充『非遗创新』,你得提前准备。”

林砚点点头,摸了摸口袋里的银质绣针——针尾的“苏”字还带著体温。他知道,初赛只是开始,复赛的“文创创新”环节,才是和泽家真正的较量。但刚才在台上,当他用“水色针法”绣出那缕金线时,他突然有了底气——真手艺从来不怕比,就像陈老说的:“苏绣的魂在针脚里,不在帐本上,更不在仿品里。”

礼堂外的阳光正好,林砚看著手里的晋级通知书,又想起鉴宝台上的3號残片——泽家的仿品再像,也藏不住机器的冰冷;而他的针脚里,有太奶奶的传承,有陈老的教导,有漕瀆的水色,这是泽家永远仿不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