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低温装配创新意 四合院:最强版本何雨柱
何雨柱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会议室里迴荡。
“低温装配,就是將零件冷却到零下二十摄氏度,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缩小零件尺寸,从而更容易地进行装配。装配完成后,隨著温度回升,零件恢復到正常尺寸,就能达到更紧密的配合,消除装配间隙带来的误差。”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眾人,將他们或疑惑或沉思的表情尽收眼底。
“这种方法不仅能解决装配间隙问题,还能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因为紧密的配合能减少零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
他接著解释道:“我知道各位专家可能有所顾虑,毕竟低温环境的製造和维持需要一定的成本。
但我已经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选择的零下二十度,並非极低温,以目前的製冷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成本也在可控范围內。相较於它带来的性能提升和使用寿命延长,这笔投入是值得的。”
何雨柱从系统中得知,这种在21世纪普遍的装配方式,在这个时代却鲜为人知,主要是因为製冷技术的局限。
但他巧妙地避开了极低温,选择了更容易实现的零下二十度,既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又符合现实条件。
领导听完何雨柱的解释,陷入了沉思。
这个方案確实很有吸引力,但所需的投资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他手指轻轻敲击著桌面,目光投向在座的专家教授。
“各位专家,你们怎么看?”
专家们交头接耳,低声討论著。
一位头髮白的教授推了推眼镜,缓缓说道:“何工的这个方案確实很有创新性,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杨开志厂长和安寧总工程师也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都有些忐忑。
这次研討会的结果,將直接影响到厂里的未来发展。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燕京大学赵刚教授突然开口了:“我有一个问题……”
他锐利的目光直视著何雨柱,“你设计的合金材料,精度要求很高吧?”
“没错,赵教授果然慧眼如炬。”何雨柱坦然承认,“我设计的合金材料,精度要求確实很高。正因为如此,低温装配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优势。”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洪亮,而且由於何雨柱使用的合金性能比较高,零件精度要求也高,在低温装配之后,各部分的间隙將会很小,这也能有效的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只要按要求保养使用,那这些设备的使用寿命將会是很长的。”
何雨柱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解释道:“大家可以看到,当零件在常温下装配时,由於加工精度和热膨胀的影响,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间隙。”
他指著示意图上的间隙,“这些间隙,虽然很小,肉眼几乎难以察觉,但却会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寿命。在高速运转过程中,这些微小的间隙会造成零件的摩擦和磨损,从而降低设备的精度和使用寿命。”
他继续说道:“而低温装配,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將零件冷却到零下二十摄氏度,我们利用了材料的热胀冷缩特性,缩小了零件的尺寸。这样一来,在装配时就能实现更紧密的配合,消除这些恼人的间隙。”
他用粉笔在图上標註了低温装配后的间隙,“大家看,低温装配后的间隙几乎为零。这样一来,就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何雨柱放下粉笔,环视眾人,自信地说道:“而且,我选择的零下二十度的装配温度,並非隨意而定。经过精確计算,这个温度与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之间存在一个最佳温差。
这个温差,既能保证装配的紧密性,又能避免温差过大带来的其他问题。”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如果我们能进一步提高加工精度,並採用更先进的製冷方法,还能进一步提升设备的性能。”
这时,之前提问的赵刚教授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了……原来如此……”
眾人这时也是恍然大悟,原理他们都懂,无非就是热胀冷缩,但很少有人把这往装配机器上想,更没有人把这当成一种装配手段。
他们也许在维修设备时会顺手使用这样的方法,但没有谁真的把这当成常规手段来用。
黎部长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他下意识地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闪烁不定。
研討会的气氛已然失控,原本他只是想召集专家们对何雨柱的方案进行一番论证,就算方案行不通,也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些许思路。
可现在,何雨柱的低温装配法不仅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甚至连军工方面的代表都对何雨柱的设计讚不绝口,认为他的方案甚至还有些保守了!
会议室里嗡嗡的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涌来,黎部长感到一阵头晕目眩。
他隱约听到有人提到“工业体系升级”、“跨时代意义”等字眼,这些词语如同重锤般敲击著他的心臟。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
这时,一位军方代表站起身,声音洪亮地说道:“何工的方案,如果能够顺利实施,將极大提升我国精密加工的能力,甚至能够让我国的工具机製造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盯著何雨柱,“根据我们的评估,如果採用何工的方案,完全可以生產出更高精度的高级工具机!”
“高级工具机?!” 这个词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在场所有人的脸庞。
眾人意识到,如果这些工具机能够量產,將会带来整个工业体系的升级换代!
黎部长感到一阵口乾舌燥,他拿起桌上的茶杯,却发现里面的茶水早已凉透。
他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心中如同翻江倒海一般。
何雨柱的方案固然前景光明,但所需的投资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单单是何雨柱之前提到的电渣重熔炉,造价就高达数十万。
而为了保证电渣重熔炉的正常运行,还需要扩建发电厂,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再加上各种试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总投资很可能高达数百万!
“数百万……”黎部长喃喃自语,这个数字如同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揉了揉太阳穴,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