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1章 灾年结束  四合院:武镇众禽,改命就变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1962年的春风,终於吹散了笼罩在北方大地的阴霾。轧钢厂门口的老槐树抽出了新绿,嫩得能掐出水来,树下閒聊的工人脸上,也多了几分久违的轻鬆,粮店的供应渐渐恢復了,黑市的物价跌了一半,连空气里都飘著点鬆快的味道。

张昊站在车间门口,看著远处天边的流云,手里捏著刚发的粮票,嘴角忍不住上扬。算起来,他已经快三个月没往村里送粮了。不是不想去,是村里捎信来说,地里的冬小麦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的粮缸都能盖上盖子了,让他別再操心,安安稳稳上班就行。

“昊子,发啥呆呢?”王师傅端著搪瓷缸走过来,里面飘著茶叶香,“晚上去我家喝两盅?你嫂子燉了肉,说是托乡下亲戚弄的,纯粮食餵的猪,香得很。”

“不了,王师傅,”张昊笑著摆手,“这周末我得回趟乡下,接家里人回城。”

“哟,可算要接回来了?”王师傅眼睛一亮,“你家那对双胞胎,还有夏荷妹子的闺女,都该长这么高了吧?”他伸手比划著名,到腰那么高。

张昊笑得更欢了:“何止,三个皮猴凑一块儿,能把房顶掀了。”

这话倒没夸张。前阵子村里捎来的信里,春桃在末尾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人,说大宝二宝现在能追著鸡跑,夏荷的闺女丫丫,整天跟在哥哥们屁股后面,嘴里喊著“打打”,手里还攥著根小木棍,活脱脱三个小霸王。

想起孩子们,张昊心里就像揣了块暖玉。这三年,他在城里拼命干活,村里的日子也渐渐熬了过来。春桃把双胞胎养得壮实,大宝像他,不爱说话但主意正,二宝隨春桃,嘴甜会哄人;夏荷的闺女丫丫,据说长了双像葡萄似的大眼睛,最黏爷爷,每次爷爷抽旱菸,她就蹲在旁边,小手托著下巴看,乖得不像话。

饥荒好转后,他就琢磨著接全家回城。四合院的东跨院早就收拾好了,去年冬天他请了年假,在院里搭了个小棚子,打算给孩子们当游乐场。

“东西都准备好了?”王师傅追问,“要不要我帮你找辆三轮车?我认识个师傅,手脚麻利,价钱也公道。”

“谢王师傅,我已经托人找好了。”张昊心里暖烘烘的,“是厂里车队的老李,说周末正好有空,开卡车去,能多带点东西。”

下班铃一响,张昊就往家赶。四合院比三年前热闹了些,傻柱的儿子小石头已经能打酱油了,天天跟在傻柱屁股后面,喊著“爹,我要吃肉”;贾张氏好像老了不少,见了他不再阴阳怪气,偶尔还会问一句“村里亲家还好?”;三大爷依旧算盘不离手,只是脸上的笑容多了些。

东跨院收拾得窗明几净。张昊走进屋,摸了摸炕,去年新糊的炕席还很平整。他打开柜子,里面叠著给孩子们做的新衣裳(春桃寄来的尺寸),他托別人做的,蓝布的小褂子,带著补丁却乾净利落。还有给夏荷的碎布,给娘和爷爷的厚袄,都是他攒了好久的布票换的。

墙角堆著几个纸箱子,里面是买给孩子们的玩意儿:铁皮青蛙、小皮球,还有一本带插图的童话书,是他跑了三趟新华书店才买到的。

夜深了,张昊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著。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欞,照在对面墙上,那里贴著张报纸,上面是他剪下来的日历,圈著这个周末的日子,红得刺眼。

他想起三年前离开村子的清晨,春桃抱著襁褓里的孩子,眼圈红红的;想起第一次在黑市换粮被坑,扛著半袋掺沙子的玉米面,在巷子里蹲了半夜;想起去年冬天,村里捎信说孩子们出疹子,他急得揣著药往村里赶,路上摔进沟里,药瓶却紧紧攥在手里……

都过去了。他在心里默念。现在饥荒好了,孩子们也长大了,是时候一家人团圆了。

第二天一上班,张昊就去车队找老李,確认了出发时间。老李拍著胸脯说:“放心,车我给你保养好了,油也加满了,保证准时到村口。”

中午吃饭时,他又去供销社,买了两斤水果,还有给爷爷的旱菸,给娘的梳头油。售货员是个年轻姑娘,笑著说:“张师傅,这是要走亲戚啊?买这么多好东西。”

“接家里人回城。”张昊笑得合不拢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