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雨霽晴和,万事兴荣兆丰年 四合院之福地主宰
第241章 雨霽晴和,万事兴荣兆丰年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薄雾,落在清溪村的青石板路上,將昨夜雨水留下的水洼照得亮晶晶的。竹编坊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建业扛著一捆新劈好的竹料走进来,刚放下竹料,就看到傻柱已经坐在角落里,手里拿著竹篾,专注地编著小篮子——竹篮的边缘已经编出了半圈小巧的竹叶纹,比昨天的桃纹更显精致。
“傻柱,今天来得这么早?”建业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傻柱抬起头,脸上带著憨厚的笑:“建业哥,我想多编几个小篮子,昨天许朗哥说能卖钱,我想攒钱给小豆子买支新毛笔。”他说著,指了指桌子上摆著的十几个小篮子,有圆的、方的,还有带提手的,每个篮子上都编著不同的纹,“你看,这个带提手的,我想给客人装点心用,这样客人拿著方便。”
建业拿起一个带提手的小篮子,仔细看了看:“编得好!竹篾的间距匀,纹也好看,客人肯定喜欢。等会儿我让小二来拿几个,先在客栈试试卖,要是卖得好,你就多编些。”
傻柱听了,眼睛更亮了,手里的竹篾编得更快了,竹丝在他指间翻飞,很快又多了一片竹叶纹。
这时,二柱端著一个木盆走进来,盆里装著刚煮好的玉米粥,还冒著热气:“建业哥,傻柱,快过来喝粥!张奶奶说今天早上煮了玉米粥,还蒸了红薯,让咱们垫垫肚子,上午好干活。”
几人围坐在桌子旁,捧著粗瓷碗喝著玉米粥,香甜的玉米味混著红薯的软糯,驱散了清晨的微凉。二柱喝了两口粥,突然想起什么,说道:“建业哥,昨天我去后山砍竹的时候,看到山脚下的几棵桃树开了,粉嘟嘟的,可好看了!等周末,我想带妹妹去看看。”
建业笑著说:“行啊,到时候让傻柱也一起去,傻柱编的竹篮子,正好能装些瓣回来,让绣娘们试试能不能绣在帕子上。”
傻柱连忙点头:“好啊好啊!我还能编个小竹篮,给小豆子装瓣。”
几人正说著,许朗从外面走进来,身上带著淡淡的泥土香——他刚去客栈扩建的工地看过,池塘已经放满了水,仇先生正带著工匠们往池塘里种荷苗。“建业,柳掌柜订的马具和马鞍垫,进度怎么样了?”许朗走到桌子旁,拿起一个红薯,剥开皮咬了一口。
“许东家放心,马具已经编好八十多套了,马鞍垫也编好五十多个了,按这个进度,月底前肯定能交齐。”建业放下碗,擦了擦嘴,“对了,傻柱编的小篮子,我打算让小二今天在客栈试试卖,五文钱一个,您觉得怎么样?”
许朗看向傻柱桌子上的小篮子,拿起一个带提手的,笑著说:“这个价格合適,傻柱编的篮子好看又实用,肯定能卖得好。另外,南京客商订的五十个竹编篮子,你安排人什么时候开始做?”
“今天下午就开始,二柱和几个后生已经把竹料准备好了,都是挑的最直的楠竹,编出来的篮子肯定结实。”建业说道。
许朗点点头,又叮嘱道:“编篮子的时候,记得把竹篾的毛刺磨乾净,別让客人伤到手。还有,篮子的把手要编得粗一些,方便客人提重物。”
“知道了许东家,我会盯著的。”
从竹编坊出来,许朗往绣坊走去。刚走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阵阵笑声,绣娘们正围在一起,看著春杏手里的绣帕——帕子上绣著一朵小小的桃,瓣是淡淡的粉色,萼是嫩绿色,虽然针脚还有些生涩,却比上个月刚学的时候工整多了。
“春杏,你这桃绣得越来越好了!”晓梅拿著绣帕,笑著说,“再练半个月,就能独立绣荷包了。”
春杏红著脸,不好意思地说:“都是晓梅姐教得好,要是没有你,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干什么呢。”她想起去年冬天,自己还跟著爹娘在镇上乞討,冻得手脚通红,如今不仅能吃饱饭,还能学一门手艺,心里对许朗和晓梅充满了感激。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许朗走进来,绣娘们连忙停下手里的活,笑著打招呼:“许东家来了!”
“大家都忙著呢?”许朗笑著点头,走到晓梅身边,看了看她手里的绣帕,“春杏这桃绣得不错,有进步。晓梅,柳掌柜订的两百匹绣品,现在进度怎么样了?”
晓梅放下绣帕,说道:“已经绣好三十多匹了,新招的五个绣娘也上手了,虽然慢些,但针脚都很整齐,不影响质量。南京客商订的三十匹绣品,我打算等柳掌柜的活赶完一批,就安排人做,保证下个月能交货。”
“那就好,別让大家太累了,要是晚上要加班,就给大家准备些点心和热茶。”许朗叮嘱道,又指了指墙上掛著的一匹绣著兰纹的云锦缎,“这匹缎子是给扬州客商准备的吧?我昨天听晚晚说,扬州客商还订了一百罐姜枣膏,到时候可以把这匹绣品和姜枣膏一起送过去,让他们看看咱们的手艺。”
晓梅点点头:“好,我会记著的。对了许东家,春桃说想绣些竹编纹样的绣品,说咱们清溪村的竹编有名,绣在帕子上,客人肯定喜欢,您觉得怎么样?”
许朗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竹编纹样独特,绣在帕子上肯定新颖。让春桃试试,绣好了先给客人看看,要是受欢迎,就多绣些。”
正说著,苏晚提著一个食盒走进来,里面装著刚做好的绿豆糕:“大家快歇歇,吃块绿豆糕,解解暑。许朗哥,你也来一块。”
绣娘们纷纷放下手里的活,围过来拿绿豆糕。春杏拿起一块,咬了一口,甜丝丝的,带著绿豆的清香,忍不住说:“晚晚姐,这绿豆糕真好吃!比镇上点心铺卖的还好吃。”
苏晚笑著说:“这是张奶奶教妇人们做的,要是你们喜欢,下次我让张奶奶多做些,给大家当点心。”
许朗拿起一块绿豆糕,吃了两口,对苏晚说:“晚晚,今天上午有个从杭州来的客人,要住咱们客栈,你让小二把天字房收拾好,再准备些咱们的特色点心,给客人尝尝。”
“知道了,我现在就去安排。”苏晚说完,又跟晓梅叮嘱了几句,就转身回客栈了。
许朗和苏晚刚回到客栈,就看到一辆马车停在门口,一个穿著青色绸缎衣裳的中年男子从马车上下来,身后跟著一个伙计,手里提著两个大箱子。中年男子看到许朗,连忙拱手行礼:“这位就是许东家吧?我是杭州的沈明远,是沈文轩的堂兄,昨天文轩给我写信,说清溪村的客栈环境好,让我来住几天,顺便看看咱们的绣品和竹编。”
许朗连忙回礼:“原来是沈先生,快里面请!文轩跟我提起过您,说您是杭州有名的绸缎商,今天能来咱们清溪村,真是荣幸。”
沈明远笑著说:“许东家客气了,我早就听说清溪村的手艺好,这次来,一是想住住咱们的客栈,二是想跟许东家谈谈合作,看看能不能从您这儿进些绣品和竹编,卖到杭州去。”
许朗把沈明远让进大堂,小二连忙泡上碧螺春,苏晚则端上刚做好的绿豆糕和桂糕:“沈先生,您尝尝咱们的特色点心,都是村里的妇人做的,没有添加剂,乾净卫生。”
沈明远拿起一块桂糕,咬了一口,眼中露出讚许的神色:“这桂糕甜而不腻,带著桂的清香,比江南的点心还好吃!许东家,咱们的绣品和竹编,现在能带我去看看吗?”
“当然可以,沈先生这边请,咱们先去绣坊,再去竹编坊。”许朗站起身,带著沈明远向绣坊走去。
沈明远在绣坊里看了一圈,目光落在晓梅正在绣的牡丹纹云锦缎上,忍不住讚嘆:“这牡丹绣得真是栩栩如生,针脚细密,顏色搭配也好看,比杭州的绣娘绣得还精致。晓梅姑娘,你这手艺,在杭州都能当师傅了。”
晓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沈先生过奖了,我只是喜欢绣活,慢慢练出来的。”
沈明远拿起一匹绣著兰纹的帕子,仔细看了看:“这帕子也好看,要是拿到杭州的绸缎庄卖,肯定受欢迎。许东家,我想订三百匹绣品,其中两百匹是牡丹纹的云锦缎,一百匹是兰纹的帕子,您看能不能下个月交货?”
许朗连忙说道:“可以,沈先生放心,我们肯定能按时交货,保证质量。另外,咱们的竹编也很不错,有马具、篮子、小玩意儿,您等会儿去竹编坊看看,要是有喜欢的,也可以订些。”
沈明远点点头:“好,咱们现在就去竹编坊看看。”
在竹编坊,沈明远看到傻柱编的小篮子,眼睛立刻亮了:“这小篮子编得真精致!纹好看,还实用,要是拿到杭州的杂货店卖,肯定很受姑娘们喜欢。建师傅,这种小篮子,你们一个月能编多少个?”
建业说道:“要是专门安排人编,一个月能编两百多个。沈先生要是喜欢,可以订些,我们还能根据您的要求,编不同的纹。”
沈明远笑著说:“好,我订两百个小篮子,再订一百套竹编马具,我杭州的马场正好需要马具,咱们的竹编马具耐用,正好合適。”
许朗高兴地说:“太好了!沈先生,咱们下午就把合同签了,我让帐房先生准备好合同。”
“好,那就麻烦许东家了。”沈明远笑著说。
下午,许朗和沈明远在客栈的雅间里签了合同。沈明远当场付了一半的定金,还跟许朗约定,等下个月交货的时候,再介绍几个杭州的客商来,跟许朗谈谈长期合作。
签完合同,沈明远拿著合同,对许朗说:“许东家,我这次来清溪村,真是来对了!你们的手艺好,人也实在,跟你们合作,我放心。以后要是有新的產品,比如你们的姜枣膏,也可以跟我说,杭州的杂货店肯定愿意卖。”
许朗连忙说道:“沈先生,咱们的姜枣膏確实不错,是用清溪村的生薑和红枣做的,甜而不腻,冬天喝了暖和,夏天喝了祛湿,很多客人都喜欢。要是您愿意卖,我们可以给您优惠的价格,您先订一百罐试试水?”
沈明远点点头:“好,那就订一百罐,等下个月取货的时候一起带走。”
送走沈明远,许朗回到大堂,看到苏晚正在跟张奶奶討论新的点心种类。张奶奶看到许朗,连忙说道:“许东家,我跟晚晚商量著,想教妇人们做些枣泥糕和核桃糕,枣泥是用咱们村自己种的红枣做的,核桃是从镇上买的,新鲜得很,做出来的点心肯定好吃。”
许朗笑著说:“好啊!张奶奶您的手艺好,做出来的点心肯定受欢迎。需要什么材料,您列个单子,我明天去镇上买。另外,今天沈先生说咱们的绿豆糕和桂糕好吃,以后可以多做些,不仅给客人当点心,还能装在竹编小篮子里,卖给客人当礼物。”
张奶奶高兴地说:“好啊!我明天就教妇人们做枣泥糕和核桃糕,爭取下周就能试卖。”
第二天一早,许朗去镇上买材料,顺便去了趟书店,把成人夜校需要的课本取了回来。回到村里,他先把课本送到学堂,周先生正在新教室里,带著孩子们整理桌椅。新教室的墙上,小石头的山水画已经完成了,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近处的小溪清澈见底,溪边的桃开得正艷,还有几个孩子在溪边玩耍,栩栩如生。
“许东家,您来啦!课本都取回来了?”周先生看到许朗,连忙迎上来。
许朗把课本递给周先生:“都取回来了,有《千字文》《百家姓》,还有几本算术书,足够成人夜校用了。新教室收拾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让孩子们搬进来上课?”
周先生翻开课本,看了看,笑著说:“都收拾好了,桌椅也摆好了,明天就能让孩子们搬进来。成人夜校的教室也隔好了,就在新教室的旁边,等孩子们搬进来,咱们就可以开课了。”
许朗点点头:“好,那我明天让村里的大人都来报名,想认字算帐的,都可以来上课。”
正说著,小石头跑了过来,手里拿著一支新毛笔:“许朗哥,你看,这是我爹给我买的新毛笔!我以后要在新教室的黑板上,写最好看的字。”
许朗摸了摸小石头的头,笑著说:“好啊!以后你要好好读书,好好练字,將来做个有文化的人,为清溪村爭光。”
小石头用力点点头:“我知道了许朗哥!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
从学堂出来,许朗去了修路工地。赵工头正带著工匠们,在路面上铺水泥,看到许朗来,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许东家,您来啦!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咱们的路已经修了两里多了,再有一个多月,就能修到镇上了。”
许朗走到修好的路段,看了看路面,水泥已经干了,平整光滑,没有一点缝隙。他蹲下身,用手摸了摸,满意地说:“赵工头,这路面修得真好!以后客商的马车走在上面,肯定平稳。工匠们都辛苦了,中午让厨房多做些肉,给大家补补。”
赵工头笑著说:“许东家放心,大家都干劲十足,肯定能按时把路修好。对了,昨天沈公子派人送来几车木材,说是给客栈新房间做门窗用的,已经卸在客栈后面了。”
“太好了!我等会儿就去看看。”许朗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