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9章 荷食匠心传技艺,老宅故事忆往昔  四合院之福地主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晚饭依旧是在餐饮区吃,陈师傅做了新的荷菜品——荷炒鸡蛋、荷叶蒸排骨,还有一道荷银耳汤。游客们吃得津津有味,尤其是荷银耳汤,清甜解暑,大家都喝了两碗。

晚饭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荷塘边的路灯亮了起来,暖黄色的灯光照在荷叶上,別有一番韵味。许朗和几位村民已经把小木船准备好了,船上掛著小小的灯笼,灯笼上画著荷图案,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馨。

“各位朋友,咱们的荷塘夜游要开始了,一艘船能坐四个人,大家可以自由组队。”许朗站在荷塘边,对著游客们说,“船上有救生衣,大家上船后一定要穿好。划船的时候会比较慢,大家可以慢慢欣赏荷塘的夜景,有什么问题隨时喊我。”

游客们纷纷组队,皮埃尔和三位游客一组,率先登上了小木船。船夫是村里的老周叔,他撑船的技术很好,小木船在荷塘里平稳地前行,几乎没有晃动。皮埃尔坐在船边,把手轻轻搭在水面上,微凉的湖水漫过指尖,带著荷塘特有的清润气息。船桨划过水面时,会惊起几只棲息在荷叶上的青蛙,“扑通”一声跳进水里,溅起的水落在灯笼上,晕开点点光斑。

“看,那边有萤火虫!”同行的荷兰女士突然指著船尾方向,声音里满是惊喜。眾人顺著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几只小小的萤火虫,拖著淡绿色的光尾,在荷叶间缓缓飞舞,像是提著灯笼的小精灵。它们偶尔会停在荷瓣上,光影与粉色的瓣相映,美得像一场不真实的梦。

老周叔放慢了撑船的速度,笑著说:“这萤火虫啊,只喜欢乾净的水和茂密的草木。咱们清溪村的荷塘水质好,周围又都是绿植,每年夏天都有不少萤火虫来这儿。有时候晚上村民们来荷塘散步,能看到成片的萤火虫,那才叫好看呢!”

皮埃尔拿出手机,想要拍下这美好的画面,可手机镜头却怎么也抓不住萤火虫的微光。苏晚坐在另一艘船上,看到他著急的样子,笑著喊道:“皮埃尔先生,別著急拍,用心记下来会更清楚。这种景色,留在心里比存在手机里更有意义。”

皮埃尔愣了一下,隨即放下手机,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荷塘的晚风带著荷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耳边是船桨划水的声音、青蛙的叫声,还有萤火虫翅膀轻轻扇动的细微声响。他缓缓睁开眼,看著眼前的光影流转,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你说得对,这种感觉,確实用相机拍不出来。”

小木船在荷塘里缓缓游了一个小时,才慢慢靠岸。游客们意犹未尽地从船上下来,还在小声討论著刚才看到的萤火虫。那位西班牙女士拉著苏晚的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在乡村里夜游荷塘,太神奇了!比在城市里看烟还要让人开心。”

苏晚笑著说:“明天早上我们还会带大家去看荷塘日出,那时候的景色也很漂亮,太阳从荷塘东边的小山后升起来,金色的阳光洒在荷上,整个荷塘都会变成金色的。”

游客们一听,立刻期待起来,纷纷说要早起看日出。

第二天清晨五点,天还没亮,荷塘边就已经聚集了不少游客。许朗和刘叔早就准备好了,还给大家每人递了一杯热乎的荷茶:“早上有点凉,喝点茶暖暖身子。这茶是用昨天大家摘的荷晒的,尝尝看,是不是有股荷的香味?”

游客们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清甜的茶香在嘴里散开,带著淡淡的荷香,让人瞬间清醒。那位德国老先生喝了两口,忍不住讚嘆:“这茶比我在茶馆里喝的茶还要好喝,很清爽,一点都不涩。”

刘叔笑著说:“这茶要趁新鲜喝,放久了香味就淡了。等你们回去的时候,我给大家装一些晒乾的荷,回去自己泡著喝,也能想起清溪村的味道。”

就在这时,东边的天空渐渐泛起了鱼肚白,紧接著,一抹橘红色的霞光从山后透了出来,把天边的云彩染成了绚丽的色彩。隨著时间的推移,太阳慢慢露出了半个脑袋,金色的阳光像流水一样洒在荷塘上,荷叶上的露珠反射著光芒,像是撒了一地的碎钻,荷也被镀上了一层金边,显得格外娇艷。

“哇,太美了!”游客们纷纷拿出相机,不停地按下快门,生怕错过这美丽的瞬间。皮埃尔站在木桥上,看著眼前的景象,忍不住感嘆:“我从来没想过,乡村的日出能这么美。在欧洲,我只在海边看过日出,和这里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里更安静,更有生机。”

许朗站在他身边,笑著说:“其实清溪村的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春天的时候,荷塘边的柳树发芽,桃盛开,整个村子都是粉色的;秋天的时候,莲子成熟了,村民们会划著名小船去採莲子,荷塘里满是欢声笑语;冬天的时候,荷塘结了冰,远远看去像一面镜子,偶尔还会有小鸟落在冰面上,很可爱。”

皮埃尔点点头:“下次我一定要在不同的季节来清溪村,感受这里不同的美。我还要带我的家人来,让他们也看看这么美丽的乡村。”

看完日出,大家回到餐饮区吃早饭。陈师傅做了荷粥、荷叶包蛋,还有刚炸好的荷油条,每一样都带著荷香,让游客们吃得格外满足。

吃过早饭,按照行程安排,大家要去村里的荷加工厂参观。这家加工厂是去年刚建的,主要生產荷茶、荷酱、荷酥等產品,还採用了真空包装技术,方便游客带走。

加工厂的张厂长早就等在门口,看到大家过来,热情地迎上去:“欢迎各位朋友来参观!咱们的加工厂虽然不大,但每一道工序都很严格,保证大家吃到的都是最优质的荷產品。”

他带著大家先参观了清洗车间,几位工人正在用清水清洗新鲜的荷,旁边的机器里,清洗好的荷正在进行脱水处理。“这些荷都是早上刚从荷塘採摘的,必须在两个小时內完成清洗和脱水,这样才能保证荷的新鲜度。”张厂长指著机器说,“这台脱水机是专门从国外引进的,能快速去除荷表面的水分,还不会破坏荷的营养成分。”

接著,大家又参观了烘乾车间,里面整齐地摆放著几排烘乾架,上面铺著新鲜的荷,热气从烘乾架下的管道里冒出来,整个车间都瀰漫著荷的清香。“这些荷要在烘乾架上烘六个小时,温度必须控制在六十度,温度太高会把荷烘焦,温度太低又烘不干,容易发霉。”张厂长解释道,“烘好的荷会被送到包装车间,进行真空包装,这样能保存半年以上。”

在包装车间,几位工人正在熟练地操作包装机,很快,一袋袋包装好的荷茶、荷酱就从机器里出来了。张厂长拿起一袋荷茶递给游客们:“大家可以尝尝,这是刚包装好的,还很新鲜。咱们的荷茶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和色素,都是纯天然的,喝了对身体有好处。”

游客们接过荷茶,有的当场就拆开包装,用开水冲泡。很快,杯子里的荷就舒展开来,变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荷,茶水也变成了淡粉色,喝起来清甜爽口。那位英国女士喝了几口,笑著说:“这荷茶不仅好喝,还很好看,放在家里当装饰品都可以。”

张厂长笑著说:“其实咱们的荷產品还有很多用途。荷酱可以用来抹麵包、做点心,荷酥可以当零食吃,还有荷精油,用来护肤效果也很好。下次大家再来,咱们的加工厂还会推出更多的荷產品。”

参观完加工厂,大家又去了村里的文创店。这家文创店是晓梅和几位年轻人一起开的,里面摆满了各种以荷为主题的文创產品,有竹编荷掛件、剪纸荷书籤、荷图案的t恤、荷形状的钥匙扣等等,每一样都很有创意,让游客们爱不释手。

晓梅正在店里整理货物,看到大家过来,笑著说:“欢迎大家来我的文创店!这些文创產品都是我们自己设计、自己製作的,每一样都融入了清溪村的荷文化和非遗技艺,希望大家能喜欢。”

一位荷兰女士拿起一个竹编荷檯灯,仔细看了看:“这个檯灯太漂亮了!竹编的灯罩,上面还编著荷图案,晚上打开灯,光影肯定很特別。”

晓梅点点头:“这个檯灯是王师傅和我一起做的,灯罩是用竹篾编的,灯座是用木头做的,上面还刻了清溪村的荷塘图案。晚上打开灯,灯光透过竹编灯罩照出来,会在墙上形成荷的影子,很有意境。”

女士立刻决定买下这个檯灯:“我要把它放在我的臥室里,晚上看著它,就能想起在清溪村的日子。”

其他游客也纷纷挑选著自己喜欢的文创產品,有的买了剪纸荷书籤,有的买了荷图案的t恤,还有的买了竹编荷餐盒,大家都想把清溪村的美好回忆带回家。

中午的时候,大家回到餐饮区吃午饭。陈师傅做了一道新的荷菜品——荷鱼丸,用新鲜的鱼肉和荷泥做成,口感q弹,还带著荷香,让游客们讚不绝口。

吃过午饭,大家休息了一个小时,然后开始准备下午的活动——荷摄影比赛。许朗早就把比赛规则告诉了大家,只要拍下清溪村的荷美景,或者和荷相关的人物、事物,都可以参加比赛,获胜者会得到清溪村的文创大礼包。

游客们一听,立刻兴奋起来,纷纷拿著相机或手机,在村里四处寻找拍摄素材。有的游客蹲在荷塘边,拍摄荷上的露珠;有的游客站在木桥上,拍摄荷塘的全景;有的游客则走进竹编坊,拍摄晓梅编竹编的场景;还有的游客来到老宅,拍摄李爷爷坐在槐树下讲故事的画面。

皮埃尔拿著相机,在村里转了很久,最后停在了荷塘边的一片荷丛前。这片荷丛里,有一朵白色的荷,格外显眼,它的瓣洁白如雪,中间的蕊是金黄色的,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皮埃尔蹲在地上,调整好相机的角度,轻轻按下了快门,拍下了这朵美丽的白荷。

“这朵荷太特別了,在一片粉色的荷中,它显得格外纯洁。”皮埃尔看著相机里的照片,满意地笑了,“我觉得这张照片肯定能获奖。”

夕阳西下的时候,摄影比赛结束了。大家把自己拍摄的照片交给许朗,许朗和苏晚、张厂长一起担任评委,对照片进行评选。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评选,最终,皮埃尔拍摄的白荷照片获得了一等奖,那位德国老先生拍摄的荷塘日出照片获得了二等奖,那位英国女士拍摄的竹编荷檯灯照片获得了三等奖。

许朗为获奖的游客颁发了文创大礼包,礼包里有竹编荷掛件、剪纸荷书籤、荷茶、荷酱等產品。皮埃尔接过礼包,开心地说:“太谢谢了!这个礼包对我来说太有意义了,我会好好珍藏的。”

晚上,村里举办了一场小型的颁奖晚会,还准备了水果和点心。大家围坐在荷塘边,一边吃著水果点心,一边聊著这几天的感受,气氛格外温馨。

那位德国老先生站起来,拿著话筒说:“这几天在清溪村的日子,是我这几年最开心的日子。这里的风景很美,这里的人很热情,这里的文化很有魅力。我从来没想过,中国的乡村能这么发达,这么有活力。回去之后,我会把清溪村的故事告诉我的朋友们,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美丽的乡村。”

他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游客们纷纷点头,说要把清溪村推荐给身边的人。

晚会结束后,许朗和苏晚送游客们回民宿。走在荷塘边的小路上,皮埃尔突然停下脚步,看著许朗说:“许先生,我有一个想法。我想在欧洲举办一场清溪村的荷文化展,把这里的荷產品、文创產品、照片都带到欧洲去,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清溪村的荷文化。你觉得怎么样?”

许朗惊喜地看著他:“这真是个好主意!如果能在欧洲举办荷文化展,肯定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清溪村,也能促进我们两国的文化交流。我们全力支持你!”

皮埃尔开心地说:“太好了!等我回到欧洲,就开始筹备这件事。到时候,我还会邀请你们去欧洲参加文化展,让你们也看看欧洲的文化。”

许朗点点头:“没问题!我们很期待能去欧洲,和更多的人分享清溪村的荷文化。”

回到民宿门口,皮埃尔紧紧握住许朗的手:“许先生,谢谢你这几天的照顾。这几天的经歷,我会永远记住的。清溪村就像我的第二个家,以后我会经常来的。”

许朗笑著说:“清溪村永远欢迎你!不管你什么时候来,我们都会像今天一样,热情地招待你。”

皮埃尔依依不捨地走进民宿,许朗站在门口,看著他的背影,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皮埃尔的荷文化展,一定会让清溪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而“清溪荷韵”的名字,也会传遍欧洲,传遍全世界。

夜色渐深,荷塘边恢復了寧静,只有青蛙的叫声和荷轻轻摇曳的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许朗抬头看著天上的星星,它们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注视著这个美丽的乡村。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清溪村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繁荣,会有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这里的荷文化,而“清溪荷韵”的故事,也会一直流传下去,变得越来越精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