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4章 匠心筑梦迎授牌,荷韵新生引客来  四合院之福地主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清溪荷韵·第344章 匠心筑梦迎授牌,荷韵新生引客来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清溪村的荷塘边已响起竹条碰撞的轻响。周师傅踩著露水钻进竹编作坊,昨晚连夜画的屏风草图摊在案上,竹篾在他粗糙的手指间灵活穿梭,不到半个时辰,“荷绿染·市级非遗“几个篆书字样已初现雏形。作坊外,阿杰正带著几个年轻人加固荷塘边的展示架,新伐的杉木带著潮湿的木香,与远处蓝染工坊飘来的草木气息缠在一起。

“周师傅,支书让问下屏风啥时候能搭好?市里非遗中心的人明天要来踩点。“阿杰的喊声穿过晨雾,惊起荷塘里几只水鸟。

周师傅抬头抹了把汗,竹篾在他掌心压出淡红的印子:“放心,日落前准能成型!你看这荷叶纹路,我特意加了细篾,嵌上染布后透光能显层次。“他指著屏风框架上的鏤空纹,每片“荷叶“的脉络都清晰可辨,边缘还留著嵌荷染布的凹槽。

此时的蓝染工坊里,王婶正对著一排染缸嘆气。缸里的秋荷染染料泛著温润的焦绿,可旁边堆著的白布却只染了一半。“这天气转凉,染料固色慢,授牌仪式要展示的作品怕是赶不及。“她伸手探了探水温,指尖泛起凉意。

苏晚抱著一摞布料走进来,听见这话便將布放在案上:“陈老师昨天说,非遗展示重点看工艺过程,咱们可以现场演示染布。我带了些薄羊毛料,试试秋冬款的配色,高校那边说年轻人喜欢深色系。“她展开一块深橄欖绿的布料,那是用霜降后的荷叶加松针改良的新配方,在晨光下泛著细腻的光泽。

王婶眼睛一亮,伸手抚过布料:“这顏色正!我娘以前说过老荷叶加松针能沉色,没想到你真试成了。“她转身从柜子里翻出个陶罐,“这是去年留的荷叶灰,加一点能让顏色更透亮,咱们今天就试染一批围巾。“

正说著,李萌举著手机跑进来,屏幕上跳动著直播界面:“苏晚姐!上次来的汉服博主把文创节的视频发出来了,现在好多人问授牌仪式能不能直播,还有人要预订秋冬款荷染外套呢!“

屏幕里,穿汉服的女生正展示著上次染的帆布包,配文“非遗荷染太绝了,下个月去清溪村蹲授牌仪式“,评论区已刷满预约留言。苏晚笑著点头:“那咱们今天就试播!让周师傅也露个脸,竹编和荷染搭著展示更有特色。“

消息传到周师傅的作坊时,他刚把最后一根竹篾嵌进屏风。听说要直播,老匠人有些侷促地摸了摸衣角:“我嘴笨,怕是说不好......“

“您不用说啥,编您的竹筐就行!“林晓举著手机凑过来,镜头对准案上的竹编小篮,“网友就爱看纯手工的过程,上次杨文丽直播蜡染,光看绣娘走线就几十万人看呢。“

周师傅半信半疑地拿起竹篾,指尖刚动起来,屏幕上就弹出一串礼物:“这老师傅的手艺真地道!“ “竹编配荷染的篮子有卖吗?“ 看著不断滚动的评论,他嘴角忍不住上扬,手里的竹条编得更麻利了。

中午的民宿院子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开筹备会。老支书敲了敲茶缸:“市里领导和专家后天到,咱们分三组办事:王婶带妇女们管非遗展示,周师傅负责场地布置,苏晚对接媒体和游客。“他翻开笔记本,上面记著密密麻麻的名单,“还有十几个上次来的游客说要提前来帮忙,今晚就能到。“

话音刚落,院门外传来汽车喇叭声。阿杰跑出去一看,立刻笑著喊:“苏晚姐,是许朗哥的团队!还有个穿西装的说是纺织大学的老师。“

眾人迎出去时,许朗正帮一位戴眼镜的女士搬设备。“这位是纺织大学的刘教授,专门研究非遗文创转化的,听说咱们评上非遗,特意来看看能不能合作。“许朗指著身边的人介绍。

刘教授握住苏晚的手,目光落在院墙上的荷染布幔上:“早就听说清溪村的荷绿染,昨天看了直播更感兴趣。我们设计系想和你们合作,把荷染元素融入秋冬服饰,就像楚雄彝绣和国际品牌联名那样,让老手艺变时尚。“

本书首发 追书认准 101 看书网,101????????????.??????超省心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苏晚眼睛亮起来,立刻拉著刘教授往蓝染工坊走:“我们正愁秋冬款没创意!您看这新染的羊毛料,要是做成大衣肯定好看。“王婶连忙掀开染缸,深绿、赭石、茶白三种配色的布料掛在竹架上,在阳光下像打翻了调色盘。

刘教授伸手摸了摸布料的质感,又翻看王婶手里的染勺:“这工艺保留得太完整了!我们可以让学生来驻点设计,把荷叶叶脉、莲蓬纹路做成刺绣纹样,再和你的竹编结合做配饰。“她拿出平板展示学生作品,上面的旗袍领口绣著荷染纹路,袖口配著竹编滚边,看得林晓忍不住讚嘆:“太精致了!这要是做出来肯定抢著买。“

当天下午,蓝染工坊就改成了临时设计室。刘教授的学生们围著染缸记录数据,林晓和李萌则拿出早就画好的文创草图,上面有荷染封面的笔记本、竹编边框的相框,还有嵌著染布的茶具垫。“云南鹤庆的银器工坊就是这么做的,把传统工艺做成日常用品,销量特別好。“李萌指著草图上的茶具垫说。

周师傅也凑热闹跑过来,手里举著个竹编茶杯套:“我试著编了这个,能嵌小块染布,配你们说的茶具正好。“刘教授拿起茶杯套端详片刻,当即拍板:“就从这套茶具开始!授牌仪式上先展示样品,春节前就能量產。“

傍晚时分,提前赶来的游客陆续进村。穿汉服的女生带著两个同伴,一进门就给苏晚递上礼盒:“苏晚姐,我们带了汉服布料,想请王婶帮忙染成秋荷色,授牌仪式穿!“

王婶笑得合不拢嘴,立刻拉著她们去选染料:“刚好新配了松针染方,染出来的顏色配汉服正合適。你们年轻人愿意穿,这手艺才算真活了。“她想起昨天收的两个徒弟,都是跟著直播来的90后姑娘,如今正跟著小雨学扎染,院子里不时传来她们的笑声。

民宿的厨房里更是热闹。张婶带著几个游客揉面做荷酥,案板上摆著刚刻好的荷模具:“今天做咸口的试试,加了荷塘里的莲子碎,你们尝尝合不合口味。“一位穿厨师服的游客尝了一口,竖起大拇指:“张婶,我是做甜品的,能不能把你的配方稍作改良,在城里的甜品店卖荷酥?就標'清溪非遗联名款'。“

张婶爽快点头:“只要能让更多人尝到咱村的味道,咋改都行!“她想起苏晚说的杨文丽工坊,绣娘们在家做活就能挣钱,说不定这荷酥也能让村民多份收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