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晚笑,我陪你回家...  在温瑞安书中,从执掌家门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冬日暖阳终於驱散了连日的阴霾,將何家庄的屋瓦檐角都镀上了一层金辉。

元夕佳节的晚霞格外明媚,何安早已收拾停当,正欲前往凤鸣湖大宅赴约,他已与林晚笑约好同赏上元灯会。

可就在他即將踏出庄门之际,何签与何处却意外联袂来访,让他的行程不得不暂缓。

何安引二人入梅落小居,待宾主落座,侍女奉上香茗后,何签方道明来意:“少君,『太平门』总门主'闪空'梁三魄欲与您一晤,商议何梁两家积年恩怨。”

“会面时日可由我等定夺,地点定在齐州千佛山顶。”

“不知少君意下如何?”

“下三滥”何家与“太平门”梁家世代为仇,素有“与梁杀梁,遇何杀何“的门规。

然“闪空”梁三魄身为太平门总门主,其亲下邀约,分量自是非同小可。

何安轻捧茶盏,细嗅茶香,沉吟片刻后决然道:“签哥,梁前辈是江湖耆宿,这个面子总要给的。”

“也罢,便与他见上一面。”

“两家这些年的血债,也该做个了断了。“

“我既已应允晚笑,待家事料理妥当,便要为她向『小碧湖』游家与『兰亭』池家討个公道,重振『不愁门』。”

“待元夕过后,我擬先携她回沂山接母亲同赴洛阳,途经千佛山时,便与梁三魄一会。”

“谨遵少君之命。”何签抱拳应诺,微微頷首道:“如此安排甚为妥当。”

“属下这便以德诗厅厅主之名,按少君所定时日回復梁总门主。”

待何签稟毕,何处轻放茶盏,自怀中取出一份名册呈上:“请少君过目。”

“遵照您先前的吩咐,『煮鹤亭』已对门中少年子弟进行考核。”

“此乃表现优异者名录,皆为此次入『不足阁』的人选,不知可有不妥之处?”

何安细览名册,忽见“何阿里”三字,不禁轻“咦“一声,暗自诧异:此人原该在久必见亭,怎会返家?

遂將名册递还,含笑问道:“处哥儿,何沫、何秀、何畏、何敢、何夕、何年等人皆在我等预料之中,自无异议。”

“只是这阿里...不知何时归的门?”

“说起这孩子,当真命途多舛...”

何签下意识欲取腰间酒壶,忽忆及日前颁布的禁酒令,只得摩挲著光头解释道:“当日四大名捕率眾围剿惊怖大將军时,『五人帮』余下三人皆参与血战。”

“恶战过后,二转子与儂指乙尽数战歿,唯余阿里一人。”

“凌惊怖伏诛后,这孩子痛失至亲手足,不愿再留伤心地,便隨冷四捕头同赴东京,回了咱们下三滥。”

“这孩子虽性子跳脱古怪,却是个重情重义的,更难得心思机敏...”

何安轻抚名册,目光微黯:“何宝宝满门遭难,只余这一脉香火。”

“他舅父何拐子为家门在危城潜伏数十寒暑,风霜雨雪从不曾懈怠...”

“这些,都是家门欠他们的。”他指尖轻叩案几,决然道:“如今既已重整门规,这份亏欠也该偿还了。”

“处哥儿,將阿里从不足阁名单中除名,我身边尚缺个贴身的小廝,便让他隨侍左右、侍剑挎刀罢。”

“这...这真是再好不过!”

何处闻言霍然起身,激动得声音发颤:“若宝宝姐与拐子叔泉下有知,见少君这般厚待他们的骨血,不知该有多欣慰!”

“能得门主亲自指点,实是这孩子几世修来的福分...”

“处哥儿。“何安忽將茶盏重重一放,长嘆道:“此话休要再提。”

“比起所谓前程,这孩子想必更愿见母亲、舅父与手足俱在...”

他望向窗外暮色,声音渐低:“家门欠他们太多,我这般安排,不过略尽绵力罢了。”

眾人又嘆息片刻,便差了个小廝去唤阿里前来。

这少年生得確实古怪——五官突兀地挤作一团,偏生配了双浑圆的狗眼,身形佝僂如风中破絮,行走时活似几块碎布拼凑的人偶。

可此刻,这个素日里最是伶牙俐齿的少年,却像被秋霜打蔫的野草,眉眼间凝著化不开的郁色。

自那场灭门惨祸后,昔日跳脱的灵气尽数消散,只剩下一具行尸走肉般的躯壳,连影子都透著沉沉死气。

何安望著眼前这具行尸走肉般的躯壳,心头驀地一痛——这少年眼中的死寂,与当年书外那个万念俱灰的自己何其相似。

“阿里,过来。”他轻抬手腕,將少年唤至身侧,声音里浸著温热的暖意:“你母亲、舅父与手足们的死,確如剜心之痛。”

“但正因如此,你更不该就此沉沦。”指尖轻轻搭上少年颤抖的肩头,“他们拼死护住的,不正是你这颗火种?”

“你要替他们活著...活得堂堂正正,活出他们来不及经歷的人生。”何安的声音渐渐染上金石之音,“去尝他们未尝过的珍饈,看他们未见过的山河......”

“这才是...“他忽然放轻了语调,”对亡者最好的告慰。”

“阿里,你向来机敏,可懂得这番道理?”

阿里只觉肩头传来的温度直透心底,那温厚嗓音更似春风化雨。

他喉头一哽,眼眶霎时红了,重重頷首道:“谢...谢门主,我定会...替他们好好活著...”

“叫大哥。”何安五指没入少年发间轻揉,眼底漾著笑意:“从今往后,我便是你大哥。”

忽而正色道:“今日唤你来,是要你做个抉择。”

指尖轻点案上名册,“处哥儿已將你列入『不足阁』秘术传承名录。”

“但...”话音一转,“我身边尚缺个贴身小廝,你可愿隨我左右、侍剑挎刀?“

“愿为大哥执鞭坠鐙!”

阿里当即单膝及地,抱拳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何安与何处、何签交换过眼神,满意地頷首道:“且去收拾行装,稍后隨我赴凤鸣湖。”

顿了顿,眼中浮起暖意:“约了林家小姐同游御街,正好带你见识上元灯会。“

待两位长辈又嘱咐几句,少年方才躬身退下,背影竟比来时挺拔三分。

......

宣和五年的上元夜,凤鸣湖畔早早就悬起了千盏琉璃灯。

朱漆画舫在湖面排成游龙,船头掛著“醉仙楼““聚鲜阁“的绸幡,飘出炙羊肉与梨白的香气。

沿湖石栏边,卖“玉屑汤圆“的老汉將铜勺敲得叮噹响,青瓷碗里浮著珍珠般的糰子;波斯商人支起镶宝石的灯架,吆喝著“大食国来的走马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