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行业內最高的电池能量密度! 科技霸主2010
朱浩稍稍休息了一会儿之后,也很快重新加入到实验之中。
终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草酸亚铁路线的碳包裹工艺已经全部完成了。
整个实验过程足足持续了二十多个小时,但相比原有的三价铁源工艺,这个工艺时间已经算是比较短的了。
在林宇的把控之下,实验工作並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意外,基本都是在林宇的预期之內。
这便是科研辅助功能的强大之处,通过大量而又快速的实验模擬,提前走完可能出现的弯路,確定最好的工艺路线。
这样一来,在实际的研发之中,林宇就可以省去大量的时间,直接將最优的方案復现出来。
“现在我们可以把採用新工艺的磷酸铁鋰电池组装起来,测试一下它的电池能量密度了。”
电池能量密度是林宇最关心的一个因素,之前宇能电池厂的產品逐渐失去市场,主要原因便是他们生產的电池能量密度不足。
在电池价格没有优势的前提下,连电池的能量密度也落后於其他企业的產品,自然很难得到市场的青睞。
隨后,生產车间的员工们,便在林宇和朱浩等人的指挥之下,开始了极片製备和电池组装的工作。
因为厂里业务的调整,之前的这段时间,员工们一直都在生產镍氢电池,对磷酸铁鋰电池的工艺都有些不熟悉了。
好在大家的工作劲头都很足,在几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之下,新工艺的生產线很快便进入到了正轨之中。
看著生產车间重新忙碌起来,林宇的心情总算可以轻鬆一些了。
如果之后的测试数据足够出色的话,相信工厂的磷酸铁鋰电池很快就將重新得到订单了。
在等待电池组装和性能测试的期间,林宇主动跟朱浩聊了起来。
“朱工,得亏厂里有你这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这次实验才能有这么高的完成度。”
林宇心里不禁有些庆幸,还好朱浩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厂里,否则就算系统能够给出最优方案,也很难准確的復现出来。
“过奖了林总,我也只是完成自己分內的任务而已。还是林总你们这些科研人员更厉害一些,研究出了这么好的新工艺方案。”
说起来,其实朱浩之前对林宇是有些看轻的,觉得虽然林宇是研究生毕业,但也只能纸上谈兵的搞搞理论。
而这一次,朱浩是真的对林宇刮目相看了,也相信这个年轻人一定可以將工厂发展起来。
林宇能够听出,朱浩应该是觉得自己也参与所谓的“奉州大学研发工作”,才能把实验的细节描述得如此具体。
对此林宇也不好解释什么,就当自己默认了这件事情。
“朱工,你觉得这次我们改良后的磷酸铁鋰电池,电池能量密度能够达到多少?”
之前系统也只是给出了工艺路线,对於测试数据並没有提及。
朱浩用力吸了一口香菸,一边思考著,一边將烟气缓缓吐出。
“我觉得超过90wh/kg应该没什么问题。这回我们在磷酸铁鋰的碳包裹技术上取得了不小的突破,能够很好的改善电池的倍率性能。”
听朱浩说出这样的数据,林宇也是显得比较满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