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完全达到了標准 科技霸主2010
隨著测试工作的开展,这批电芯的各项测试数据也陆续出炉了。
因为这是一款以宇能2.0电芯为原型进行改造的电芯,林宇暂时將其命名为“宇能2.1”。
在电化学性质上,宇能2.1与宇能2.0还是非常接近的,包括电池容量、电脑传输效率、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等数据,两者之间的差距都不是很大。
但在安全性能、环境適应性、化学稳定性等方面,宇能2.1却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优势。
哪怕所有的测试还没有完成,大家都基本確定,这款电芯確实非常適合搭载在电动汽车上面。
这一天上午,宇能2.1电芯將要进行撞击、针刺、挤压、热扩散等几项测试。
作为对照组,宇能2.0电芯也將一起参与这些测试项目,从而更加清晰的反映出宇能2.1的优化效果。
“林总,我们一会儿先开始电池的底部撞击测试实验,这项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您可以在外面通过屏幕观看实验过程……”
“不必了,我也在实验室里就行,我们都按照要求佩戴防护工具,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林宇虽然非常重视安全问题,但也不至於连自己的研究思路也不放心,拒绝了这位员工的提议。
见林宇执意留在实验室里,他也只好帮林宇找来了护目镜等防护工具。
此时,郭钧等人已经基本做好了进行今天第一项测试的准备,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查工作。
这项电池底部撞击的测试,是严格安装电动汽车使用电池的测试標准。
测试过程中,需要用直径达到30mm的撞击头,以150焦耳的能量,对电池底部进行至少3次的撞击。
这项测试是为了模擬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底盘遭受到异物撞击的场景。
只有在电池经过3次撞击之后,没有发生电池泄漏、破解、起火、爆炸的情况,才算是通过这项测试。
在完成了最后的检查工作后,这项测试正式开始了。
先进行测试的是宇能2.0电芯,在这款电芯研发的时候,虽然也进行过安全性能测试,但测试的要求远远没有这次的测试那么严苛。
第一次的撞击实验,宇能2.0还算是勉强通过了测试,不过电池外部已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变形,几乎处於破裂的边缘了。
毕竟这可是用高强度钢材料做製作的撞击头,如果只是在常规的使用场景之下,电池是基本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的。
隨后的第二次撞击,宇能2.0已经彻底失去了抵抗能力,电芯外壳直接破裂了开来,內部的电解液也顺著破口流了出来。
“宇能2.0第二次底部撞击测试失败,取消第三次的底部撞击测试。”
在电池电解液已经泄露的情况下,再次进行实验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还会进一步提升实验的危险性。
几位工作人员上前整理起了实验现场,为接下来宇能2.1的实验进行准备。
“宇能2.0能够抗住一次的撞击,这个表现已经不错了。”
林宇对於宇能2.0的底部撞击测试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在没有经过针对性设计的情况下,这样的电芯外壳强度並不算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