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番外(32)赐婚,「太子妃,请接旨。」 重生侍寢当日,说好的太子不近女色呢
乌飞兔走,转眼到了万寿节。
临到万寿节的前三天,大街小巷便开始了张灯结彩,整个京城一派喜气洋洋。
然而今年的万寿节註定是个不平之日。
槛儿在宫外,不知宫宴是个什么究竟,还是第二天听银竹稟报才得知出事了。
据说是信王爷和荣王爷在席间吃醉了酒,在御前做了什么以下犯上的事。
今早的朝会上此二人被各廷杖六十並被罚了三年俸禄,革职闭门思过。
另有睿王爷、睿王妃祸乱宫闈,败坏伦常,前者不仅被贬成了庶人,还从即日起被幽禁於城南的十王府。
终身不得出。
睿王妃也被贬为了庶人,同时还被发配到了大觉寺,去剃度做苦役。
其娘家一个也没跑,一大家子要被流放到三千里外的滇东南开化府。
而睿王的生母魏贵妃已经被降成魏贵人了,其娘家今天一早便被逐出了京。
槛儿听完很是震惊。
同时也想起了她出宫之前,太子私下曾同她提了一下,说不必担心他的话。
槛儿一下子就猜到是太子动手了。
虽然银竹不清楚这些事具体发生是个什么细节,槛儿暂时也无从得知。
但听银竹说太子没事,她便稍微放下了心。
只不过当著家里人的面以及行走在外,槛儿还是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担忧。
这场事的余波持续了一个多月。
期间太子又暗中叫人转交了信物,確定他是真没事,槛儿才彻底把心放下来。
也直到八月中旬乡试开考,才终於没人再关注元隆帝一日罚三王的事。
槛儿也把心思放到了姜存简考试上。
也不知是京城这个地方真的旺姜存简,还是有什么別的玄学缘故在。
总归这回乡试,他也很顺利地考完了。
光是他把考卷写完了就让家里人大大地鬆了口气,真是叫人又好笑又心酸。
如是又过了一个月,乡试发榜。
令包括槛儿跟家里人在內的所有人意外的是,姜存简他竟是拿了个头名!
解元!
要知道他今年可是才十五岁啊,十五岁的解元在本朝可谓史无前例!
別说整个京城关注乡试的人们沸腾,自家人震惊了,便是骆峋也稍感意外。
毕竟在他的记忆里。
一號庆昭帝的那一世姜存简查无此人,二號庆昭帝那一世姜存简中亚元是在十七岁。
虽只有两岁之差。
但这意味著现世的姜存简,实则比二號庆昭帝那一世的他少学两年。
两年时间对任何人都至关重要。
而为了避免引起父皇多虑。
骆峋除了提点了姜宋两家人来京城,暗中命人保护姜存简的安全外,便没有再过多地插手他们家的事。
也没怎么管姜存简读书的事。
毕竟不管其能否中举,都不会影响他娶槛儿。
提点他们来京是不想槛儿与其分隔两地,也是方便销槛儿的奴籍放她归家。
姜存简这个“神童”表哥能走到哪一步,决定了他可能为槛儿助多大的力。
却不是骆峋能否迎娶槛儿的必要条件。
所以他对姜存简出於一国储君的立场,对其寄予厚望的同时,倒也不强求他此次必须考出什么好成绩。
按两年差来算。
姜存简此次乡试比二號庆昭帝那一世的名次,略逊几筹也无可厚非。
然却是没料到,他拿了解元。
骆峋对此很是欣慰。
而十五岁的姜解元,更是就此名声大噪。
神童之名迅速传开且不提,他的墨卷还被迅速刊印,成为了畅销读物,为读书人之间爭相传阅、学习模仿。
朝廷之中已有几方势力有意拉拢他,想要收他为学生的京中大儒更是不少。
元隆帝甚至下旨召见了这位本朝有史以来的小解元,姜家也因此变得门庭若市。
可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隨著姜存简引起的轰动,他以前考试遇上的倒霉事,以及姜宋两家人的相关情况也都被扯到了明面上来。
而在有心人的引导之下。
姜解元的表妹曾在宫里做过几年太子的贴身大宫女,且颇受太子看重一事。
也为人所知。
於是很快,姜存简的成绩惨遭质疑。
说什么的都有。
总结起来就是他这个解元有猫腻,很大可能是太子暗地里动了什么手脚。
可惜,这个局面太子早有预料。
於是距乡试发榜刚好过了一个月,十月二十五,姜存简接受了御前亲试。
隔天,姜解元得以正名。
这场根本算不上科场舞弊的“舞弊案”,就这么被姜解元的才学化解了。
然而有关槛儿的事情,却並没有就此结束。
因为当初买她回去给他们家傻儿子做童养媳的那个董家,也在京城。
当年从宋勤仁两口子手里把槛儿买回去的董家妇陈月娥,从別人口中听说了槛儿是神童姜解元的表妹。
便动起了歪主意。
想著槛儿当年虽是她丟手不管的,可到底是她了整整二两银子买来的不是?
那就得生是她家的人,死是她家的鬼!
她就得把这门亲给攀上了!
然而陈月娥又哪知道,早在他们一家刚来京城时太子的人就盯上他们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