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李承乾与滎阳郑氏的互相算计! 穷养民间十五年,李世民曝光我太子身份
“本王特意派孙武开把你从修村招募而来,自然认可你的能力,本王相信你能办好此事!”
李逸开口鼓励了薛仁贵一句。
便在此时,苏定方对李逸说道:
“殿下,薛將军虽然勇武过人,但毕竟之前从未有过领军主持一方的经验,不如末將与他换一下。”
“末將率军前去松洲州城,让薛將军跟著殿下去河南道。”
苏定方此时提出这个方案,確实是没有任何私心,单纯的就事论事。
刚才李逸与对薛仁贵说话的时候,他在心中权衡了一下河南道賑灾与青稞酒计划这两件事。
相对而言,率军跟著楚王去河南道賑灾一事,会更加简单一点。
毕竟有楚王在,不需要自己做太多决策,基本上只用保护好楚王就行了。
薛仁贵勇猛过人,足以承担这样的职责。
而去松洲州城负责青稞酒计划,远离长安,不可能隨时向楚王请示,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想办法应对。
这就需要更多经验与应变能力。
苏定方觉得,在这方面,不客气的说,他肯定是要比薛仁贵这个毛头小子要强很多。
所以,他领军去松洲负责青稞酒计划,无疑要更合理一点。
一旁的孙武开其实也赞同苏定方的观点。
虽然薛仁贵是他奉命招募而来的,在从修村赶往长安的路上,两人一路同行交流,有了较为深厚的交情。
但实话实说,苏定方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名將,各方面的经验都要比薛仁贵强。
他们三人之中,最合適去松洲州城独当一面的,肯定是苏定方。
不过,虽然心中是这么想的,但孙武开却没有开口支持苏定方。
这倒不是因为他与薛仁贵有交情,而是因为他之前已经跟在李逸身边有一段时间了,对李逸的本事有足够的了解。
他觉得他们能想到的事,以楚王殿下的聪慧,不可能想不到。
那么,楚王殿下还这么安排,肯定是有自己的考虑。
便在这时,苏定方又扭头对薛仁贵解释道:
“薛將军,我不是不相信你的能力,只是事关重大,为了確保青稞酒计划的成功,才有此提议!”
虽然苏定方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私心,但他考虑到自己確实是表达出了薛仁贵不如他的意思,並且薛仁贵又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他担心薛仁贵年轻气盛对此有意见,才向薛仁贵解释了一句。
但他显然是多虑了。
薛仁贵虽然年轻,但並不气盛,反而很拎得清。
他听了苏定方的话之后,在心中思索片刻,也承认苏定方的说法有道理。
如果真要换成这样的安排,他也可以接受。
虽然刚刚才从一个田舍奴一步登天成为五品武將,但薛仁贵並没有因此心態膨胀,而是依旧很沉默。
“苏將军言重了!末將也觉得苏將军言之有理。”
薛仁贵很诚恳地回道。
对於薛仁贵的反应,苏定方很满意。
这么年轻就能有这么冷静、这么稳的心態,很难得。
“殿下,您觉得呢?”
苏定方请示李逸道。
这事最终还是得看李逸这个楚王的安排。
其实苏定方的这个提议,李逸原来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但后来他斟酌一番之后,还是决定让薛仁贵去负责青稞酒计划的事。
“苏將军的建议,考虑得很稳妥。”
“但此事,还是更適合薛仁贵去,因为他是一个新面孔,之前未曾进入朝堂,更有利於隱藏真实身份。”
“青稞酒计划在前期推行的时候,不能引起吐蕃的警觉,不能让吐蕃朝廷怀疑此事有大唐官方的参与,必须要让吐蕃方面觉得青稞酒计划就是大唐商人为了赚钱弄出来的,没有其它目的。”
“而苏將军曾经在大唐攻灭东突厥的战爭中立下大功,在周边异族势力之中大名鼎鼎,如果让人认出苏將军的真实身份,只怕就会给青稞酒计划的顺利执行带来不利影响。”
“所以,本王才决定让薛仁贵去。”
李逸把自己选中薛仁贵去松洲的原因告诉了三人。
其实苏定方在异族之中大名鼎鼎的说法,是李逸给苏定方戴的高帽子。
按理说,苏定方已经被大唐冷藏了五年,了解苏定方的异族人应该不多了。
但凡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东突厥当初可是强横无比,在塞外拥有很大影响力,而苏定方在大唐攻灭东突厥一战又起到了那么重要的作用,难保有异族人知道他的名號。
所以,李逸觉得还是不要冒这个风险为好。
薛仁贵虽然现在还不是成熟体,但武力值还是很过硬的,派去松洲执行任务,应该也没问题。
听完李逸的这番话,苏定方等三人恍然大悟。
这,他们就能完全理解李逸的安排了。
“好了,这两件事就这么定了。”
“苏將军,你抓紧时间选人。”
“薛仁贵,你初来长安,就暂时先在王府住下,本王会让人给你安排客房。”
“明日,你跟隨本王去见青稞酒计划的另一个重要负责人。”
“孙武开,你离开长安有一段日子了,家中人肯定很牵掛,赶紧先回家去看看吧。”
李逸分別对三人做出了安排。
“遵命。”
苏定方等三人很快退下,各自去忙了。
……
东宫。
太子李承乾迎来了一个客人:滎阳郑氏现任家主郑元璹的嫡长子郑世明。
两人一番客套之后,郑世明说明了来意:
“太子殿下,臣今日前来拜访,是有事相求。”
他今天来找李承乾请求帮忙,自然是为了解决滎阳郑氏与李逸的矛盾。
昨日收到了自己父亲从滎阳寄来的书信,在书信中,他父亲要求他去化解滎阳郑氏与二皇子—哦不,现在是楚王了—的矛盾。
然后,郑世明自己琢磨了一下。
当初楚王李逸回宫前,滎阳郑氏多次想要抢夺楚王的五粮系列烈酒酿造方法,虽然说並未对楚王造成任何实际伤害,但毕竟是结了仇。
他贸然去楚王府找楚王,不是一个好办法,最好是找一个中间人说和说和。
於是,郑世明就想到了与他们滎阳郑氏关係密切的太子李承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