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灾情严峻的河南郡!李逸的应对! 穷养民间十五年,李世民曝光我太子身份
官道上。
李逸带著朝廷賑灾队伍离开玉城县之后,一路朝著河南郡方向而去。
队伍离开玉城县的范围,走了大约半个时辰之后,路边出现了不少灾民。
他们穿著破烂的衣衫,手里提著空空的布袋,步履蹣跚地朝著玉城县方向挪动。
这些灾民看到賑灾队伍,先是警惕地往后缩,隨即又围了上来,扑通跪倒在地:
“大人!求求您给点吃的吧!孩子快饿死了!”
李逸勒住马,看著瘦得只剩皮包骨子的孩子,心中顿时生出怜悯之意。
他示意士兵拿出隨身携带的乾粮和水,分发给灾民。
“你们这是要去哪里?”李逸问道。
一个流民抬起头,脸上满是污垢,声音沙哑地回道:
“回大人,俺们是附近村落的,村子被洪水冲了,只能去玉城县找賑灾点。”
“听说楚王殿下在玉城斩了贪官,还分粮食,俺们就想去碰碰运气,討一个活路。”
闻言,李逸略一思索,沉声回道:
“玉城县的賑灾点已经安置了不少灾民,你们跟著队伍走,到了前面的驛站,我让人给你们安排粮食,再送你们去玉城县。”
流民们闻言,连连磕头: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听到李逸的话,程处默在一旁低声道:
“殿下,咱们还要赶去河南郡,带著流民怕是会耽误行程。”
李逸嘆了口气:
“都是百姓,总不能看著他们饿死在路上。让士兵们放慢点速度,先把他们送到前面的驛站,再派两个人护送他们去玉城,不会耽误太久。”
闻言,苏定方点头:“殿下说得是,賑灾本就是救急,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接下来,队伍放慢了速度,带著流民朝著驛站前行。
途中,李逸看到不少被洪水冲毁的村落,断壁残垣浸泡在浑浊的水中。
偶尔能看到几只流浪狗在废墟中搜寻食物,景象惨不忍睹。
见到这样的景象,李逸的脸色愈发沉重。
河南郡是重灾区,不知还有多少百姓在受苦。
……
与此同时。
滎阳。
郑氏祖宅的粮庄里,郑元和正指挥著庄丁清点陈粮。
粮庄的晒场上,一袋袋粟米堆得像小山,庄丁们拿著帐本,逐一核对数量。
“都仔细点!每一袋都要过秤,別少了斤两,也別把坏粮混进去!”
郑元和喊道。
一个庄头跑过来,擦了擦汗:
“二老爷,陈粮都清点完了,一共三万二千石,多出来的两千石,是留著备用吗?”
郑元和摇头回道:
“都装上车!楚王要三万石,咱们多带两千石,免得路上有损耗,到了河南郡不够数,反而落人话柄。”
庄丁们立刻忙碌起来,將粮食一袋袋搬上马车。
另一边,郑德昌正挑选私兵,他站在演武场上,看著眼前的二百名壮汉,沉声道:
“此次护送粮车去河南郡,路途艰险,流民多,说不定还有盗匪。”
“你们的任务,一是保护粮车安全,二是要守规矩,不许私吞粮食。”
“谁要是坏了规矩,別怪我不客气!”
“遵命!”
私兵们齐声应道。
郑德昌满意地点点头,让人分发兵器和乾粮:
“明日一早出发,路上加快速度,务必在十日之內赶到河南郡,把粮食交给楚王的人。”
次日清晨。
二十辆粮车从滎阳郑氏的粮庄出发。
每辆车上都插著“滎阳郑氏賑灾粮”的旗帜,二百名私兵骑马护卫在两侧,浩浩荡荡朝著河南郡方向前进。
郑元和坐在第一辆马车上,看著窗外不断掠过的农田,心中有些复杂。
希望这三万石粮食能顺利送到,別出什么岔子。
而他更希望送到之后,楚王能与他们滎阳郑氏消除旧怨。
他可是听说了,这位楚王殿下杀伐果断,在玉城县杀了不少官员,可不是好对付的人物。
……
数日之后。
李逸带著賑灾队伍抵达了河南郡郡城。
刚到郡城门口,就看到郡守王刚带著河南郡的一大群官员在城门口等候。
“参见楚王殿下!”
看见李逸之后,王刚等人赶紧行礼参拜。
“免礼!”
李逸抬手示意王刚等人起身后,接著沉声对王刚说道:
“王大人,河南郡目前的灾情如何?”
“回稟楚王殿下,河南郡的灾情很严重,灾民已经超过五万,而粮仓里的粮食只够维持三天了!”
听到这个回答,李逸的脸色愈发凝重。
“走吧,王大人,先带本王去看看賑灾点。”
李逸沉声吩咐道。
王刚连忙点头,带著李逸等人进城,並前往城中最大的賑灾点。
刚到賑灾点,李逸就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黑压压的灾民挤在简陋的帐篷里,不少人躺在地上,气息微弱。
帐篷外的空地上,几口大铁锅架在临时搭建的土灶上,锅里的稀粥清得能照见人影,零星飘著几粒米糠。
负责施粥的小吏拿著长勺,正给排队的灾民分粥,每一勺都扣得极紧,碗底刚沾上一层粥水就赶紧收勺。
一个面黄肌瘦的老妇人颤巍巍地捧著破碗上前,刚接过粥碗就被身后的灾民推搡著踉蹌了几步,碗里的稀粥洒了大半。
老妇人急得直哭,蹲在地上用手去刮洒在泥地里的粥水。
李逸看到这一幕,眉头猛地拧紧,快步走上前扶住老妇人,沉声道:
“老人家,您先起来,我让人再给您盛一碗。”
隨后,李逸让负责施粥的小吏给老妇人重新打了一碗粥。
李逸看了看粥桶,皱著眉头对王刚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