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总攻(19) 开局自爆:国家带我支援亮剑
他变得更加“积极”地为日本人办事,更加“忠心耿耿”地维持所谓“治安”,甚至不惜与愤而离家的独生子“断绝关係”,演了一出苦肉计。
这一切,都是为了取得日本人的绝对信任,为了等待一个真正能够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机会。
而现在,这个机会似乎终於来了。
八路军的传单像雪一样飘进城里,虽然日军严查,但消息早已传开。
郑怀仁通过自己的渠道,更早、更清晰地了解到了城外的真实战况——太原已成死地。
他知道,自己等待的时机,已经到了。
书房的门被轻轻敲响,三长两短,是约定的暗號。
“进来。”郑怀仁沉声道。
心腹老管家郑福闪身而入,迅速关好门。
郑福跟了郑家三十年,是唯一知道郑怀仁真实想法的人。
“老爷,城里的鬼子越来越疯了,巡逻队见人就盘查,稍有可疑就抓,甚至……当场枪毙。”郑福压低声音,脸上带著忧色,“咱们库房里的那些『傢伙』,风险太大了。”
郑怀仁眼中寒光一闪:“风险大,才说明时机宝贵!鬼子越是疯狂,说明他们离末日越近!福伯,东西准备得怎么样了?”
郑福凑近一步,声音更低:“按您的吩咐,这半年多陆陆续续弄进来的二十条三八大盖,还有那两箱手榴弹,都藏在后院地窖的夹层里,油纸包得好好的,弹药也备了五百发。
另外,按土法子,用黑火药和铁钉自製的『铁西瓜』,也做了十几个,威力可能不如军用的,但近距离够用。”
郑怀仁点点头,这些武器,是他利用维持会长的身份,以“组建自卫团防范八路游击队”为名,一点点从日军仓库和偽军手里抠出来的,或者通过黑市重金购买零件组装的,积攒得极为不易。
“人手呢?”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郑福脸上露出一丝难色:“老爷,咱们府里能绝对信任的护院、伙计,加上我,满打满算也就30个人。
城外联繫不上,城內……人心惶惶,轻易不敢拉人,怕走漏风声。”
30个人,二十条枪。面对城墙上下成千上万的日军,这点力量如同杯水车薪。
郑怀仁沉默了片刻,手指轻轻敲著桌面:“30个人……是少了点。但我们的任务不是正面廝杀,是打开城门!”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那里掛著一幅临摹巨大的太原城防图,是之前他以“协助皇军布防”为名记住的,早已將关键细节默记於心。
“福伯,你看,”郑怀仁的手指点在城南的承恩门上,“这是离129师最近的一个门。守门的鬼子是一个小队,大概五十人,配两挺歪把子。
偽军有一个排,三十多人,驻扎在城门楼旁边的营房里,队长是刘黑子,这傢伙贪財好色,墙头草。”
郑福眼睛一亮:“老爷的意思是……从刘黑子身上下手?”
“对!”郑怀仁眼中精光闪烁,“刘黑子不是傻子,现在这形势,他比谁都清楚鬼子要完蛋了。
只是缺个台阶,缺个保证。你找个绝对可靠的生面孔,趁夜去接触他,不要提我,就说是城外的朋友指条明路。
告诉他,只要他和他的人关键时刻按兵不动,或者行个方便,八路军进城,保他和他兄弟们的性命,既往不咎。如果他愿意戴罪立功,还能有赏。”
“另外,”郑怀仁补充道,“告诉他,鬼子大势已去,顽抗只有死路一条。聪明人,该知道怎么选。”
“我明白了,老爷。这事我去安排,保证乾净。”郑福郑重地点点头。
郑怀仁深吸一口气,目光再次投向窗外的黑暗,仿佛能穿透这厚重的夜幕,看到城外那些即將改变歷史的身影。
“福伯,我们隱忍了这么久,装了这么久的孙子,受了多少唾骂和白眼,就是为了这一天。成,则青史留名,败,则万劫不復。但无论如何,总比当亡国奴强!”
郑福看著老爷眼中决绝的光芒,重重地点了点头:“老爷,我这条老命,早就跟您绑在一起了。您指哪,我打哪!”
主僕二人,在摇曳的烛光下,开始详细推敲每一个步骤,预想每一种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应对方案。
武器的分发、人员的集结位置、行动的时机、信號的传递、与偽军的接洽、突发交火时的撤退路线……每一个细节都反覆斟酌。
与此同时,在太原城的另一个角落,日军守备司令部仓库区。
一个穿著破旧日军后勤杂役服装的瘦小身影,正借著昏暗的灯光,费力地將一箱箱沉重的弹药搬上板车。
他叫根子,是郑怀仁早年安插进来的一个远房亲戚,为人机灵,沉默寡言,几年下来,混成了仓库里一个不起眼的小管事。
根子一边干活,一边用眼角余光打量著仓库的守备情况。
由於兵力紧张,看守仓库的日军只有一个班,而且明显士气低落,经常聚在一起抽菸发牢骚。偽军则更散漫,大部分时间都在打盹。
他牢记著郑福偷偷传来的指令:摸清仓库守备换岗时间、火力点位置、最快通往承恩门的路线。
根子在心里默默计算著:午夜换岗时,有大约十分钟的空隙,巡逻队会经过仓库后方……仓库东侧有个堆放废弃物资的小院,墙矮,容易翻越……从仓库到承恩门,如果走小巷,避开主干道,大概需要一刻钟……
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在关键时刻,可能就是决定行动成败的关键。
同样的暗流,在太原城的其他一些地方也在悄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