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歷史经纬 开局自爆:国家带我支援亮剑
楚云飞神色一正,答道:“不瞒赵先生,楚某確实仔细拜读了。其中所言,阶级斗爭、消灭私有制等等,云飞身为军人,出身乡绅,確实难以完全认同。
然则,其对旧世界弊病的剖析之深刻,对理想社会的描绘之宏大,却也令楚某大有启发,思绪良多。”
他顿了顿,补充道,“尤其是其中全世界无產者联合起来之號召,在此抗战救亡图存之际,细思之下,別有一番意味。”
赵为民微微一笑,知道楚云飞这种受过传统教育又兼具民族主义情怀的军官,不可能轻易接受全部理论,但只要愿意思考,便是好的开端。
他的目的,也並非要立刻说服楚云飞转变立场,而是要继续播撒思想的种子,从歷史渊源上打破一些固有的偏见。
“楚旅长能坦诚己见,並有所思考,这很好。”赵为民语气平和,如同朋友间探討学问,“既然楚旅长对宣言有所感触,那今天我们不妨暂且放下主义之爭,聊一聊歷史,聊一聊孙先生,聊一聊当年的kmt,是如何诞生的。或许,这段歷史,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
楚云飞闻言,顿时来了兴趣。孙先生是他敬仰的革命先驱,kmt的歷史他自认为了解,但赵为民以此切入,必然有其深意。
他坐直了身体,做出倾听状:“哦?愿闻其详。赵先生请讲。”
赵为民清了清嗓子,目光变得深邃,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楚旅长,我们都知道,孙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领导的伟大事业,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功绩彪炳史册。但是,孙先生的革命道路,並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和探索。”
“早在1894年,孙先生在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韃虏,恢復中华,创立合眾政府』的纲领。这可以看作是他革命活动的开端。
然而,早期的革命活动,主要依靠会党力量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屡起屡仆,成效有限。孙先生逐渐认识到,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有明確纲领的革命政党。”
“时间到了1905年,”赵为民加重了语气,“这是一个关键的年份。这一年,孙先生在日本东京,將兴中会、华兴会、光復会等几个主要的反清革命团体联合起来,成立了同盟会。这便是kmt的前身。”
楚云飞点了点头,这段歷史他自然是熟悉的。
赵为民话锋一转,问了一个看似平常却切中要害的问题:“楚旅长可知,当时有哪些重要人物,参与並促成了同盟会的成立?除了孙先生以及黄先生、宋先生等kmt元老之外。”
楚云飞微微蹙眉,快速搜索记忆:“似乎……还有陶成章、章炳麟等诸位先生。”
“不错。”赵为民肯定道,隨即拋出了一个让楚云飞有些愕然的名字,“但还有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往往被后来的官方史书所淡化,甚至刻意忽略。他就是陈天华先生。”
“陈天华?”楚云飞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知道是位革命宣传家,著有《猛回头》、《警世钟》等,但细节不甚了了。
“陈天华先生,是当时著名的革命宣传家,他的文章唤醒了许多沉睡的国人。但更重要的是,”赵为民目光炯炯地看著楚云飞,“陈天华先生,在当时,是深受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激进革命者。他积极主张联合各派力量,尤其是重视发动下层民眾的力量。
在同盟会的筹建过程中,他奔走联络,协调各方,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他的思想底色,已经带有明显的、超越旧式资產阶级革命的色彩。”
楚云飞若有所思,没有打断。
赵为民继续深入:“同盟会成立后,其纲领是孙先生提出的驱除韃虏,恢復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十六字纲领,前十二字好理解,关键是最后四个字——平均地权。”
“孙先生解释说,平均地权是民生主义的核心,目的是解决土地问题,防止资本主义的弊端。楚旅长,你不觉得,这个主张,已经触及了根本问题之一——土地问题了吗?这与当时世界上兴起的shzy思潮,是有著某种共鸣的。”
“事实上,”赵为民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孙先生本人,在完成伟大事业后,尤其是在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接连失败,陷入困境之时,曾多次公开表示同情shzy,甚至说过民生主义就是shzy,又名gczy这样的话。他深感欧美资本主义制度弊端丛生,希望大夏能走一条新的道路,避免重蹈覆辙。”
楚云飞脸上露出惊讶之色,这些论述,是他以往在党內教育和官方宣传中从未接触过的。他忍不住问道:“竟有此事?kmt……似乎从未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