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独自终老一生 综武:说书就变强,女侠争做侍女
没想到张三丰的师父觉远,竟有如此奇遇。
所有少林弟子梦寐以求的绝世內功,却偏偏被一个不喜武学的僧人练成,只能说命运弄人。
再听闻《九阳神功》被从少林盗出,眾人更是心头一紧。
心中已有预感,那《九阳神功》为何会散落四方的原因,恐怕马上就要揭晓。
怀著这般念头,眾人的目光更加专注地落在白玉台上。
白玉台上,
苏尘轻摇摺扇,不等眾人议论散尽,继续说道:“再说那在崑崙山隱居的那位高人。”
“此人並非无名之辈,而是早已名震江湖的顶尖强者,江湖人称『崑崙三圣』。”
“他不仅武功臻至武皇境界,更在琴、棋、剑三艺上皆有登峰造极之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所谓崑崙三圣,是说他在琴、棋、剑三方面皆登峰造极,堪称江湖之最。”
“然而这位百年前的崑崙前辈,深知江湖能人辈出,『圣』字岂敢轻易承受。”
“於是他將自己的名字改为『何足道』,合起来便是『崑崙三圣何足道』,以示谦逊。”
“由此可见,何足道为人低调,心性豁达。”
“因此当那西域高手在临终前托他前往少林传话时,他虽不明『经在油中』之意,却仍应承了下来。”
“於是,何足道便踏上这千里传信之路,只为替一个素昧平生之人,传达一句晦涩难解之言。”
“临近少林之时,他偶遇一位少女,正是峨眉派创派祖师郭襄。”
“何足道年已中年,本无儿女情长之念,但见年仅十余的郭襄英姿颯爽,仍是心中一动,情根暗种。”
“恰见数名西域番僧追杀郭襄,何足道当即挺身而出,將那些番僧击退。”
“郭襄生性跳脱,顽皮好动,听闻何足道来意后,竟提出要与他一同前往少林。”
“她还建议先送上拜帖,让少林有所准备。”
“何足道觉得此言有理,便亲笔写下拜帖,托人日夜兼程送往少林。”
“谁料少林刚遭那群番僧袭击,心中尚存余悸。”
“再加上何足道信中措辞不够谨慎,少林便误会他与番僧是一伙。”
“崑崙三圣何足道名震江湖,少林上下皆不敢轻慢。”
“待何足道抵达山门时,少林各院武僧早已列阵以待,声势浩大。”
此言一出,厅中顿时响起一片惊呼。
崑崙三圣何足道!
眾人虽未曾听闻这位百年前高人的事跡,却不由自主地心生敬仰。
设身处地想一想,若换作他们,未必会为一个毫无瓜葛之人,远行千里去传一句无头无尾之语。
而何足道,却做到了。
这般赤诚磊落之心,在如今尔虞我诈的江湖中,尤为难得可贵。
不少大明江湖豪杰已在心中默默记下此事。
日后与人提及崑崙派,便可自豪地说:“当年崑崙出过一位真英雄,其名曰何足道!”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年近中年的绝世高手,竟与峨眉祖师郭襄有过交集。
他对十几岁的郭襄一见倾心,如此情节,可谓劲爆非常。
再加之与少林的误会衝突,眾人皆目不转睛,急切地等待下文。
白玉台上,苏尘轻啜一口茶,目光如炬扫过全场,继续说道:
“何足道性情孤傲,见少林如临大敌,便想藉机一试少林武学。”
“但比剑过於杀伐,琴音又难分高下,最终他决定以棋会友。”
“只见他拾起一块碎石,在青石板上隨手勾画,纵横交错,转眼间布成十九道棋盘。”
“那棋盘经纬分明,直线如尺所划,竟无丝毫偏差。”
“最惊人的是,每一道划痕都深达三寸,毫无雕饰,全凭深厚內力一气呵成。”
“少林僧眾皆震惊不已,无人敢上前对弈,只能自嘆不如。”
“就在此时,挑著两大铁桶清水的觉远缓步而来。”
“他本不愿爭斗,却不能眼睁睁看著少林受辱,於是运起內力,缓步上前行去。”
“脚下所经之处,青石尽数碎裂,地面塌陷,何足道画出的棋盘也被尽数抹平。”
“何足道目睹此景,心神大震,心境受损,低声道一句『我输』,隨即飘然而去。”
“而为少林挽回尊严的觉远,却被眾僧视为偷学武功、心术不正,欲加严惩。”
“加之张君宝与郭襄交好,更被少林僧眾视为叛徒,意图谋反。”
“此前火工头陀叛逃少林,已成禁忌,觉远此举,更被当作大忌。”
“觉远不怕死,唯恐牵连张君宝,遂以两铁桶將张君宝与郭襄分別装入,一路疾奔逃亡。”
“而少林则派出无色禪师等高僧紧追不捨,逼得觉远不敢稍作喘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