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世家的阳谋 穿书:兵临城下,你让我撤军?
吏部侍郎张谦额角渗出细汗,他出身寒门,如今虽位居四品,可家中老小全靠他一人俸禄过活。
他悄悄攥紧袖中的玉佩,这是妻子唯一的嫁妆,或许能当个几百两……
“诸位爱卿的忠心,本王心领了。”
秦昊忽然开口,打断了这场愈演愈烈的认捐,“不过办学之事,岂能全赖诸位捐输?”
他目光扫过那些面色发白的寒门官员,语气温和:“朝廷既行新政,自有国库支撑。诸位量力而行即可,不必勉强。”
这话一出,不少寒门官员都暗暗鬆了口气。
然而崔璞却微微一笑,再次开口:“殿下体恤臣等,实乃仁君。
不过老臣以为,办学乃千秋大业,朝野上下都该尽一份心力。
不如就由老臣牵头,在朝官员按品级认捐,也好让天下人看到我等推行新政的决心。”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却让刚刚放鬆的寒门官员们再次绷紧了心弦。
按品级认捐?那他们这些新晋官员,岂不是要倾家荡產?
秦昊目光渐深。
好一个崔璞,果然老谋深算。
这一招以退为进,表面上是支持新政,实则是在新政刚刚起步之时,就要让寒门官员难堪。
若是强行推行认捐,寒门官员势必怨声载道。
若是拒绝,又显得朝廷不近人情。
这確实是个阳谋。
“崔公所言极是。”
秦昊缓缓开口,“不过本王以为,推行新政,心意更重金银。
不如这样......”
他目光扫过满朝文武:“认捐之事,全凭自愿,不必强求。
但本王要设立一个『助学功德簿』,將今日所有认捐的官员姓名与数额记录在册,將来悬掛
在各地官学之中,让后世学子永记诸位今日的善举。”
这话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好狠的一招!
那些认捐巨款的世家官员,名字固然会流芳百世。
可那些认捐不多的寒门官员,甚至是无力认捐的官员,他们的名字同样会被记录在册——只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名垂青史”。
崔璞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
秦昊却已转向顾之江:“顾爱卿,就由你来主持此事。记住,无论认捐多少,都要如实记录,一个都不能少。”
“臣遵旨。”
顾之江躬身领命,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这一招反將一军,恰到好处地化解了困局。
那些原本想借认捐打压寒门官员的世家,此刻怕是悔之莫及.
他们捐得越多,就越发衬托出寒门官员的清白;
可若是现在反悔,更是要貽笑天下。
果然,接下来的认捐变得格外微妙。
世家官员们硬著头皮维持著原先的认捐数额,而寒门官员们则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那个即將问世的“助学功德簿”,像一面明镜,让朝堂上每个人的心思都无所遁形。
无论如何,这次认捐最终的受益者,必將是天下寒门与贫苦学子。
而世家也因此挽回了几分声誉。
毕竟他们確实拿出了真金白银,这正是此计最高明之处。
世家损失了些许钱財,却贏得了天下人的讚誉;
而朝廷既得了实惠,又未损威严。
至於说谁输谁贏,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