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0章 大夏皇朝  苟在修仙世界练武长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下方,慕容城等人只看到一道横贯苍穹、长达数千米的血色剑光冲天而起,如惊鸿一瞥,一位筑基大修便已身首异处,残躯从空中坠落。

所有人都愣在原地,瞠目结舌,仿佛石化。

慕容城、胖瘦二老、数百武军,脑海中一片空白。

什么时候……筑基大修变得如此不堪一击了?

“好强……这等实力,已然超越了寻常的先天圆满!”慕容城第一个回过神来,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震撼。

“这位前辈,定然是修炼了某种极其强横的先天武学,方能拥有如此神威。”胖子深吸一口气,声音干涩地补充道。

空中,陆临右手凌空一抓,将那柄犹自震颤的天欲剑以及白发老者的储物袋摄入手中,随后身形飘然落下,如一片落叶般轻巧地站在众人面前。

“晚辈慕容城,多谢前辈救命之恩!”慕容城立刻快步上前,躬身行礼,态度无比恭敬。

胖瘦二老也连忙跟上,躬身抱拳,口称:“多谢前辈出手相救!”

他们二人年纪看似比陆临此刻的样貌要大上不少,但武道世界深受修仙界影响,同样奉行达者为先。

更何况,武夫一旦踏入先天血罡境,寿元可达三百载,外貌根本不足以判断真实年龄。

有些看似年轻者,实则是活了数百年的老怪。

总之,面对强者,称一声“前辈”绝不会有错。

“此等妖道,祸乱苍生,人人得而诛之,诸位不必多礼。”陆临摆了摆手,语气平淡。

随即,他像是忽然想到什么,略带诧异地看向慕容城:“你姓慕容?听闻燕国皇室亦是此姓,不知……”

“不敢隐瞒前辈,晚辈正是出自燕国皇室。当今靖王乃是家父,而陛下……正是晚辈的皇祖父。”慕容城坦然相告。

“原来是燕国皇室贵胄,失敬。”陆临抱了抱拳,语气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些许意外。

“听前辈方才所言,似乎……并非我燕国人士?”慕容城心思敏锐,顺势探问。

陆临点了点头,道:“我来自夏朝。一生痴迷武道,游历天下,只为见识各方武学精要,与各地强者切磋印证,融汇百家之长,追寻那武道极致之境。”

这是他早已想好的说辞。

扮作一个纯粹的武痴,日后才好顺理成章地“讨教”那《紫睛龙猿血罡诀》。

“夏朝!”

慕容城与胖瘦二老闻言,身躯皆是一震,眼中同时爆发出浓烈的好奇。

“前辈竟是来自夏朝!早就听闻夏朝境内武道昌盛,强者如云,今日得见前辈神威,方知传言不虚!”慕容城由衷感叹,语气中带着向往。

苍南地域广阔,共有十国,国力疆域皆有强弱大小之分。

而夏朝,全称大夏皇朝,无论疆域之广袤,还是实力之强盛,皆是苍南十国之首!

燕国地处北疆,属苦寒之地,灵脉相对稀少。

偌大疆域,三级灵脉仅有六条。

而夏朝则位于燕国以南,占据了苍南最核心、最富饶的区域。

不仅三级灵脉数量远超燕国,传闻国内更有四级灵脉存在,甚至有元婴真君那般传说中的大能坐镇,实力之强,远非燕国所能比拟。

也正因修仙界实力过于强横,夏朝对于武夫的管控反而较为宽松,环境相对“放纵”,因此被许多武夫视为修行的“天堂”。

反观燕国,金丹真人屈指可数,神龙见首不见尾。

在金丹不出的情况下,先天武夫,尤其是先天圆满级别的强者,对筑基修士仍有不小的威慑力,放在筑基群体中亦可算作高手。

这种情况下,各大势力对武夫的管控自然极为严格,强大的武道功法和资源大多掌握在修仙宗门手中,民间武道散修极少。

而在夏朝则不然。

金丹真人数量远非燕国可比,先天武夫对修仙宗门的统治构不成根本威胁。

因此,对武学秘籍、武道资源的管制相对宽松,也由此滋生出大量的武道散修,先天武夫的数量自然也更为庞大。

当然,对于顶层的修仙大宗而言,武夫在本质上仍是“耗材”的局面并未改变,若有需要,随时可以征调大批武夫作为先锋或炮灰。

但总体而言,武夫在夏朝的生存环境,确实比在燕国要好上不少。

陆临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在此话题上深入。

关于夏朝,他也只是从魔宗典籍中略有了解,言多必失。

“前辈既是好武之人,游历天下只为追求武道极致,那真是再好不过。”慕容城眼中闪过一抹精光,热情地发出邀请,“我慕容氏以武立族,武道传承乃是根基,族内亦有不少武道高手坐镇,正可与前辈切磋印证。前辈若不嫌弃,不如与晚辈同行如何?”

如此强大的武夫,若能拉拢至麾下,无疑是一大助力。

他确实动了招揽之心。

陆临故作沉吟,片刻后方才缓缓点头:“也好。”

他并未急于提及《紫睛龙猿血罡诀》之事。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目的性太强反而容易引人怀疑,此事还需徐徐图之。

慕容城见陆临应允,顿时精神一振,随即吩咐手下清理战场,收敛阵亡将士遗体。

待他们返回广陵城时,天色已然放亮。

当全城百姓得知为祸多年的黑风盗被彻底剿灭后,顿时万人空巷,欢呼震天,鞭炮之声不绝于耳,如同过节一般。

在广陵城修整一日后,第二天,慕容城便率领麾下武军,启程返回燕国皇都。

陆临,与之同行。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