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越战老兵! 穿越祁同伟,开局逮捕丁义珍!
55年实行军衔制,配套五五式军服,顏色没变,但校以上军官首次配发毛料军服。 ?
还有65年取消军衔制,全军统一绿军装,红五星帽徽,红领章,解放帽取代大檐帽。
85年,恢復大檐帽和圆形帽徽,取消红领章,引入军种胸章,八五式军服短暂列装后退出。 ?
87年八七式军服列装,区分常服,礼服,作训服,引入贝雷帽试装。
97年驻港/澳部队换发九七式军服,引入夹克式常服和新型臂章。
07年全军换装07式军服,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等644个品种,持续使用至2021年。
后面19年换发新款迷彩服,进一步提升作战適应性。 ?
21年冬季换发21式作训服和作业服,优化功能性设计。
而木棚里马强穿的就是一件65式统一绿军装,虽然已经洗的褪色,不过从领口以及补过的领章还能辨认出来。
面对祁同伟的问题,老人没有回答,而是望著祁同伟问道“你不是来买鱼的吧?”
“是来买鱼的,我从小就喜欢军人,所以能一眼认出来,我还当过几年警察,你看,这是当年跟毒贩战斗时留下的!”祁同伟说著將腿上,手臂上,还有腹部的枪伤展示给老人看道。
不知是同为军警有那种感情,还是看到祁同伟身上的几处枪伤生出了一丝惺惺相惜,觉得能在危难时刻能挺身而出,站在人民前面的人不会是坏人,老人的脸色明显好了不少,展示著手腕和胸膛道“55军163师487团2连3排,马志涛!”
“163师487团2连,是那个大渡河连?”听到番號,后面的秦刚也忍不住出声道。
老人望向了秦刚,点头道“我第一眼看到小伙子就知道你也是部队里出来的。”
秦刚敬了个军礼道“原第6师后改机步师,108团3连,秦刚!”
“第6师,可是被称为高原劲旅那个师?”老人欣慰似的看著秦刚道。
秦刚点头。
比起老人出色的眼力,祁同伟更想知道老人的身份,好奇道“记得55军当年参加了对越反击战,你这伤,是在那时候留下的?”
老人点头道“79年2月22日,在谅山战役前夕,我连在师前指的直接指挥下,负责攻占平顶山,为后续部队前进扫清障碍,前面打的非常顺利,咱们的大兵团协同作战让他们吃尽苦头,越军的前线工事被我们15分钟的饱和炮击中成片被摧毁,雷区也被我们工兵扫清!”
“可到了平顶山却卡了壳,这山上有个炮台,炮轰不穿,步兵攻不上,接连两天的强攻都无功而返,还伤亡了不少同志,不仅打得战士们窝火,连指战员也没了脾气。”
“后来才知道,这炮台不是普通的炮队,而是叫法国炮台,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法军动用大量劳工,在平顶山上修筑地下堡垒,三年时间,钢筋,水泥,铁轨,大石块源源不断地从山下运上来,构筑起一个堪称钢铁堡垒的庞大体系。”
“被越军的飞虎团接管后,又进行了加固升级,形成了集火力防御生存为一体的战略要塞。炮台从外面看上去並不宏伟,但是地下则潜藏著三层结构,布满了纵横交错的通道和战斗工事。”
“碉堡顶部只有六米露出地面,但地下深达数十米,墙体最厚处有三米,最薄的地方也有一米五,炮台四周还布置了层层堑壕与地雷,地面工事与地下通道互为掩护,在四面墙壁上布满了三百多个射击孔,形成交叉火力网,几乎无懈可击啊。”
“最绝的是这炮台的顶部设置的透气孔和瞭望台,不仅保证了空气流通和视野控制,下面竟然还安装了水电系统厨房储藏间,甚至配有休息和娱乐设施,一次可容纳五千名士兵长期驻守,堪称一个地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