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6章 元首,又又又死了?  大明:落榜后,我状告老朱十宗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他身后的亲兵突然低声道:“国公,燕军退了。”

徐达抬头望去,只见朱棣的骑兵正在后撤,像从未出现过。

他拿起铁皮筒,声音有些乾涩:“传旨,开仓放粮,安抚百姓。”

硝烟瀰漫的广场上,倖存的百姓们看著坍塌的钟楼,有人哭,有人骂,有人茫然四顾。

一个老农捡起半截《新大明约法》的石碑,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蹣跚著走向城外。

他要去济南,他听说那里的学堂还在,他想让孙儿认认字,看看“民有”两个字,到底怎么写。

……

应天府外,一处深宫內。

一道苍老的身影站在铜镜前,摘下头上的假髮。

镜中映出的,是朱元璋那张布满皱纹的脸。

“陛下,北平捷报。”太监捧著奏摺,声音发抖。

朱元璋接过,看完后扔进火盆,火焰舔舐著纸张,映出他眼底的寒意。

“徐达还是心软了。”他淡淡道,“让李文忠准备,该轮到江南了。”

太监喏喏退下,殿內只剩下火焰噼啪的声响。

朱元璋看著铜镜里自己的倒影,突然喃喃自语:“咱只是想让他们知道,治天下,没那么容易啊……”

镜中的影子,像一头蛰伏的龙,在黑暗中缓缓闭上了眼睛。

而千里之外的黄河岸边,一个瘸腿的铁匠正抡著锤子,在新炉子前打造著什么。

火星溅在他的独眼里,亮得像要燃烧起来。

他身边的木牌上,刻著三个字:

“新大明”。

……

济南的冬雪来得格外早。

赵康跪在城隍庙的香案前,手里攥著半块从北平钟楼废墟里捡来的铜铃碎片。

碎片边缘还沾著焦黑的痕跡,那是张皓月点燃火药时,被气浪掀飞的残片。

“赵先生,城外的流民又多了三成。”瘸腿铁匠拄著铁拐杖走进来,独眼里结著冰碴:

“李文忠的兵在黄河对岸扎了营,天天放箭射咱们的渡船,粮道怕是要断了。”

赵康没回头,只是將铜铃碎片贴在额头。

北平爆炸后,他带著十几个倖存者从密道逃出来,一路被徐达的追兵追杀,原本就带伤的肩胛又添了新创。

等他们踉蹌著回到济南,看到的却是比战场更刺骨的景象,朱元璋的告示贴满了城墙,上面画著张皓月被油锅炸烹的画像,配文“妖贼伏诛,天下归心”。

更可怕的是那些从北方逃来的流民,他们眼神空洞,嘴里反覆念叨著“还是朱家好”。

有人甚至跪在城门口,哭著求李文忠的军队进城“主持公道”。

“老杨,你说元首真的……”赵康的声音发颤,他不敢说那个字。

瘸腿铁匠往火盆里添了块炭,火星噼啪溅起:“俺不管元首是死是活,他留下的规矩不能破。”

他指了指香案上的帐册:“这是兗州送来的新粮,够城里撑两个月。盐工们把盐场护得跟铁桶似的,李文忠想抢盐?得先问问他们手里的盐滷答应不答应。”

正说著,王二麻子掀帘进来,身上还带著风雪的寒气。

他怀里揣著个油布包,打开来,是半张烧焦的纸片,上面依稀能认出“民”字的残跡。

“这是从北平逃难的老乡手里换来的。”王二麻子的声音沙哑,“他们说爆炸前,元首在钟楼上喊,让咱们別信朱家的鬼话。”

赵康猛地站起来,铜铃碎片硌得掌心生疼。

他想起张皓月踹他进密道时的眼神,那里面没有绝望,只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篤定。

“备马。”赵康抓起墙角的长矛,“我要去黄河岸边看看。”

黄河渡口的冰已经结了寸许厚。

李文忠的军队在对岸筑起了营垒,黑旗上的“曹国公”字样在风雪中格外刺眼。

几个试图划船偷渡的流民刚到河心,就被箭雨射穿了船板,惨叫声很快被寒风吞没。

“赵先生,你看那!”一个哨兵突然指向下游。

只见十几个衣衫襤褸的人趴在浮冰上,正被水流带著往济南这边漂。

他们身上都带著伤,有人怀里还紧紧抱著什么东西。

“是咱们的人!”赵康眼睛一红,那些人穿的破烂甲冑,是人民军特有的样式。

他立刻让人砸开冰层,驾著小船衝过去。

等把人拖上岸,才发现其中一个断了腿的士兵怀里,抱著个用油布层层包裹的东西,竟是那把锈柴刀!

“元首……元首让俺们把这个带回来。”士兵咳著血沫,手指死死抠著赵康的胳膊,“他说……他说只要这把刀还在,新大明就还在……”

柴刀的木柄已经被烟火燻黑,但刀刃上的缺口依旧锋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