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旧部戎装入相册,一缕青烟起疑云 操控爷爷过草地,祁同煒逆天改命
望著照片上,那位首长略显稚嫩却英气逼人的脸,祁同煒陷入了回忆。
这人名叫杨三兴。
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他是武术之乡沧州人。
出生时,正值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家里人为了让他能有出息,仿照评书里的南宋猛將杨再兴,给他起了这么个名字。
杨三兴也不负眾望,自小便孔武有力,勇猛异常。
年满十八岁那年,毅然参加了八路军,恰好被分到了爷爷当时所在的386旅。
后来爷爷挑选警卫排战士,因其出色的身体素质和军事素养,杨三兴顺利入选。
只可惜,在之后的苍云岭战役中,杨三兴不幸负伤,小腿被炮弹片划开了一道深可见骨的口子。
虽然最后痊癒了,没有大碍,但走路时,却留下了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跛脚。
杨三兴觉得自己这个样子,再跟在首长身边是一种拖累,更是给首长丟人。
於是,他主动向爷爷提出,要下放到基层连队去。
爷爷劝了几次,可他心意已决,只能听之任之。
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
杨三兴到了基层连队后,凭藉其自身过硬的军事素质,外加被爷爷那套超前的特战思想足足训练了大半年,很快便脱颖而出。
职务如同坐了火箭一般,排长、连长、营长……解放战爭后期,已是战功赫赫的师级干部。
之后,更是带兵参加了抗美援朝,给亲自点將的爷爷涨了很大的脸。
只可惜,五五年授衔时,由於有“红军不下校,抗日不上將”的特殊规定,最终只授予了大校军衔,多少有些令人惋惜。
从照片上看,这应该是解放中后期,杨三兴担任师长时,与麾下战斗英雄们的合影。
想想也是,自己这位准岳父,当时应该参军不久,能和大名鼎鼎的“杨疯子”一起合影,绝对是天大的光荣。
怪不得,会把这张照片,摆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
据祁同煒所知,这位杨三兴“杨疯子”目前还健在,逢年过节,只要有机会,都会去京城拜访爷爷。
可以算得上是爷爷的嫡系之一。
就在祁同煒感嘆这个世界太小,准岳父的老首长,竟然是爷爷当年的警卫排战士之际,身后突然传来了陈阳欣喜的声音。
“爸!妈!你们回来啦!”
“同煒,快来,我爸妈回来了!”
听到召唤,祁同煒收回思绪,连忙转身走了过去。
大门口,一对中年夫妻,拎著刚买的菜肉,上下打量著自己。
再一次见到陈岩石夫妇,祁同煒的心境已与前世完全不同。
前世的他,不过是个一无所有的农村小子,骤然面对一位正厅级的“大官”,紧张得手心全是汗,话都说不利索。
可这一世不同了。
见过了爷爷那般定鼎乾坤的人物,祁家门前,车水马龙,往来皆是封疆大吏。
如果不是爷爷的嫡系,寻常正厅级干部,甚至连踏入祁家大门的资格都没有。
血管里流淌的血就是祁同煒信心的来源,对著眼前这对正好奇打量著自己的中年夫妇,不卑不亢地打了个招呼。
“伯父好,伯母好。”
看到女儿带回来的男朋友,陈岩石夫妇也在不停地打量著。
出乎二人意料的是,眼前这个叫祁同煒的小伙子,气度沉稳,眼神清澈,面对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紧张与侷促,反而落落大方。
这真是女儿所说,普通人家的孩子吗?
怎么和女儿讲述的完全不一样?!
疑惑归疑惑,礼数不能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