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技术突破!李爱国的承诺 四合院:开局街溜子,玩爆众禽兽
“嗤——啦——嗤——啦——”
沉稳而富有节奏的銼削声在钳工二车间一角响起,如同某种独特的韵律,盖过了周围工具机的喧囂。
张建军弓著腰,双脚如生根般钉在地上,重心下沉,腰、臂、腕协调发力。一把半旧的细齿扁銼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每一次推拉都精准而流畅,力道均匀,铁屑如同被驯服的黑色细流,顺畅地排出。
他正在精修一个变速箱齿轮轴上的键槽。这是老陈接到的一个急件,精度要求很高。老陈自己动手粗加工后,留下最关键的键槽配合面精修交给张建军——这是对他手艺的一种无声信任。
张建军眼神专注,如同最精密的仪器。他左手拇指稳稳压在銼刀前端引导方向,右手手腕灵活地控制著细微的角度变化。直角尺靠在加工面上,透光检查几乎不见缝隙。指尖在冰冷的钢铁表面轻轻刮拭,感受著那细微的平面度变化。四级机修附带的钳工经验和肌肉记忆,在这几天的“打杂”磨合中,已如臂使指。
“好了。”张建军停下动作,轻轻吹掉键槽表面的浮尘,將工件递给旁边抽著旱菸的老陈。
老陈接过,没说话,拿起游標卡尺仔细测量。键宽、深度、对称度…片刻后,他放下卡尺,布满皱纹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微微点了下头,把工件装上车床卡盘,继续后续工序。但这一点头,在张建军这里,比任何夸奖都珍贵。
“建军!”车间干事小赵急匆匆跑过来,脸上带著喜色,“李主任找你!快去办公室!”
张建军放下銼刀,用纱擦了擦手上的油污,快步朝车间主任办公室走去。
他能感觉到背后有几道目光追隨著自己,有老陈的平静,有刘明、孙大壮的嫉妒,更有远处易中海那两道冰冷如毒蛇般的视线。
推开办公室的门,一股暖气和淡淡的茶香扑面而来。
李爱国正伏在堆满图纸和文件的办公桌前,眉头紧锁,手指烦躁地敲著桌面。看到张建军进来,他紧锁的眉头才稍稍舒展。
“李主任,您找我?”
“建军,快过来!”李爱国招手把他叫到桌前,指著摊开的一份图纸和一叠厚厚的工艺卡片,“看看这个!厂里刚接的紧急任务,给新生產线配套的传动箱基座!数量不多,就二十个,但精度要求变態!特別是这几个轴承座的同心度和端面垂直度,公差要求都在一丝(0.01mm)以內!”
张建军凑近看去。图纸上是一个结构复杂的铸铁基座,几个关键的轴承安装孔位置要求极高。再看工艺卡片,上面標註的加工步骤繁琐,对操作者的经验和手感要求近乎苛刻。难怪李爱国发愁。这种活在车间里,通常只有易中海这种八级工才有把握接,而且费时费力。
“易师傅那边…”张建军试探地问了一句。
“哼!”李爱国没好气地哼了一声,“別提了!他说这批活难度太大,风险高,怕耽误时间影响其他任务,推了!”他揉了揉太阳穴,语气带著无奈和一丝怒意,“我看他就是拿乔!知道这批活急,等著我求他,好提条件!可这关係到新生產线能不能按时投產,厂里下了死命令!”
李爱国看向张建军,眼神带著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冒险:“建军,你脑子活,手也稳。这活…你有没有把握?或者说,有没有什么想法?能提高效率、保证精度的?”他顿了顿,补充道,“要是能成,这批活的奖金,我给你申请最高的!”
机会!张建军心中一凛。这不仅是赚奖金的机会,更是彻底摆脱打杂、证明自己价值、在李爱国心中加码的绝佳跳板!
他没有立刻打包票,而是拿起图纸和工艺卡片,仔细地、一页页翻看起来。
四级机修的知识和经验在脑海中高速运转,与现实工艺进行比对、分析。传统的加工步骤確实繁琐,需要反覆装夹、找正、测量,效率低下,精度积累误差难以控制。
一个想法逐渐在他脑中成型,越来越清晰。
“李主任,”张建军放下图纸,指著其中一个关键工序,“您看这里。传统工艺是分四次装夹,分別加工这四个轴承座孔和端面。装夹次数多,每次找正都有误差,累加起来,很难保证最终的同轴度和垂直度要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