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刘备教法正,贾诩谋皇甫嵩(求追定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第101章 刘备教法正,贾诩谋皇甫嵩(求追定求月票)
众豪士尽皆惊骇。
虽然都是裹挟名士欲行不轨,但躲在背后和站在前列是截然不同的。
裹挟法真的儿子法衍,是想让法衍去当出头鸟,他们在背后出钱出人呐喊助威,成则守住利益,败则花钱消灾。
作为扶风郡豪强,刘备总不能将他们全都屠了吧?
可勾结韩遂等叛军,那性质就不一样了,就如刘备方才说言:定罪需要证据,平叛只需要位置。
然而众人面临的困境,又确如鲁方所言:若真将历年侵占的田宅、强抓的奴农都交还县中又解散私兵部曲门客侠士,以前被欺压的奴农翻身做主了又岂会不发泄心头怨气?
届时被翻身做主的奴农群殴致死,即便刘备将行恶的人惩处了,死了的众豪士也活不过来。
想到这里,众豪士纷纷忍不住打起冷颤。
“可韩遂等人,凭什么会相信我等?”一个豪士又提出疑问。
鲁方冷笑:“韩遂等人是否相信我等不重要,只要让韩遂等人相信,刘备在掌控三辅之地后,必会移兵攻打陇右。别忘了,如今的陇右也归属雍州!以刘备的刚猛性子,他岂会容忍韩遂等人霸占陇右?”
众人或是面面相觑,或是低声讨论。
诚如鲁方所言,刘备五月初五来长安,如今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将三辅之地的官吏罢免大半,这般刚猛的性子,哪里容得下韩遂等叛军霸占陇右?
片刻后。
几个豪士率先表态支持鲁方,余众也相继表态。
鲁方扫了一眼众人,心头也如明镜。
别看这群人似乎都表态支持,其中必然会有摇摆不定或虚与委蛇的,更可能还会有人暗中去向刘备告密以求戴罪立功。
但鲁方已经不在乎了。
身为扶风豪强,鲁方祖辈积攒了大量的田宅和奴农,岂能轻易交给刘备?
被背刺了一次后,鲁方对在场众人一个都不信,之所以还在此凝聚人心,不过是想拿着众人联名信去跟韩遂等人谈条件罢了。
另一边。
跟着刘备回了郿县的法正,颇有不解:“请恕弟子愚钝,恩师为何又要放了鲁方等人?”
按照法正的想法,趁机除掉鲁方等人,然后将鲁方等人的田宅充公、释放奴农编户入籍,这扶风郡差不多就可以平定了。
即便扶风郡有不甘心的豪贼想起兵作乱,也得掂量掂量扶风郡的三万讨贼兵。
(讨贼兵驻扎在扶风郡,前文误记为冯翊郡,已修改。)
有名士牵头和没名士牵头,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法正虽然聪慧,但毕竟年少,对天下大势还无清晰认知,自然也猜不到刘备的意图。
刘备要在天下大乱前执掌雍州,就不能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
时间不等人,刘备必须快刀斩乱麻。
既然当了法正的老师,刘备也不能藏私,指点道:“恩师卢公曾教我三十六计。计分六套,即胜战、敌战、攻战、混战、并战、败战。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又各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暗合阴阳变化之理,或刚柔、或奇正、或攻防、或彼己、或虚实、或主客。”
“雍州局势复杂,吏士贪腐不法、豪贼骄矜乱纪、叛军横行无忌,彼此根深蒂固、盘根错节;我初来雍州,既无名望,又无人脉,亦不识风土人情,正处于败军态势。当以败战计应对。”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是为连环计。连环计者,其核心在于使敌自累,而后图之,一计累敌,—计攻敌,两计扣用,以摧强势。如此,方有克敌制胜之机。”
“许诺诸县吏士如实上缴赃款后便既往不咎,乃累敌之计;派西园兵追捕卷款而逃的吏士,乃攻敌之计;两计连环,先礼后兵,方有今日成效。”
“许诺鲁方等人将历年所侵占的田宅、强抓的奴农都交还县中,再解散私兵部曲门客侠士,便既往不咎,亦是累敌之计;若肯执行,彼等势力就会瓦解;若不执行,我再以攻敌之计,同样可以瓦解彼等势力。”
三十六计虽然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但只要刘备冠以卢植之名,那就是卢植所创。
众所周知,卢植不仅仅是海内大儒,还是擅长兵法能统兵作战的北中郎将,教得意门生刘备一套三十六计也是很合理的。
听了刘备的指点,法正顿时兴奋不已:恩师大才,祖师大才,三十六计只一个连环计就如此厉害,若能学会全套三十六计,我亦可扬名于世了。
兴奋之余,法正又问:“豪贼行事,无所不用其极,倘若鲁方等人真的去勾结凉州叛军,又当如何?”
法正对局势的敏锐洞察让刘备颇为欣赏,道:“孝直所言,甚有道理。可若将吏士豪贼叛军都视为一个整体,罢免诸吏、惩戒豪贼亦可以是累敌之计。”
法正惊道:“恩师之意,是要借鲁方等人引出叛军,好借机一网打尽?”
刘备笑着点了点头,指点天才门生就是轻松,往往一点就通。
很多时候,不是名师成就高徒,而是高徒成就名师。
到了营地,法正还在为刘备的连环计而震惊,刘备则是又召来了关羽、贾诩商议。
“叛军若至,以目前的兵力难以抵挡,还需前将军皇甫嵩驻扎在扶风郡的三万讨贼兵相助,方能讨灭叛军。”
“然而我虽然是雍州牧,但皇甫嵩却不归我管,以皇甫嵩如今在军中的威望,这三万讨贼兵也不会听我号令。”
“还需设法取得兵权。”
虽说刘备跟董卓提了条件,让董卓得势后将皇甫嵩调离雍州,但以董卓的尿性,即便调走了皇甫嵩也会派亲信来掌军。
合作归合作,董卓还没傻到让刘备在雍州势不可挡。
只要有这三万讨贼兵在手,哪怕刘备是雍州牧也得屈服董卓之下。
雍州的人口毕竟是有限的,这时代的农耕水平也养不起太多的兵马。
除非刘备不注重雍州的民生选择穷兵黩武竭泽而渔,否则这三万讨贼兵刘备是一定要抢到手的。
“此事易耳。我有百计,可解燃眉之急。”刘备话音刚落,贾诩便淡淡开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