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 刘备建雍州八营,卷起来了(求追定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若有作战凶猛但不会读书的军侯都伯什长,就会由副史协助带领军士读书,倘若战场上有军侯都伯什长不幸阵亡,也会由副史接任指挥。”

雍州军是以刘备自洛阳带来的两千西园兵为骨干的,正常而言,什长、都伯、军侯都应该任命西园兵担任。

但讨贼兵中也有猛士,为了兼顾,刘备就仿照后世军制增设副史,一方面是避免军吏不会读书而无法带军士读书,另一方面是增加凝聚力避免军士只知有军吏不知有刘备。

若要让雍州军真正理解“冻死不折屋,饿死不虏掠”,就必须要有真正的信仰,而真正的信仰是需要读书明理的。

似黄巾那般只知道喊口号但不读书明理,一旦首领死去,剩下的不仅会变成一盘散沙,还会从屠龙者变成恶龙。

明明都是受压迫而不得不反的黎庶,却因为失去约束而恣意杀戮劫掠。

皇甫嵩此刻已经惊得合不拢嘴了,不由想到了昔日刘备那句“军人,上保国家,下保黎庶。忍常人所不能忍,得常人所不能得,成常人所不能成。雍州,不养闲兵。”

在遇到刘备前,皇甫嵩自诩当世也没几个比自己带兵厉害。

可遇到刘备后,皇甫嵩忽然觉得自己就如同井底之蛙一般。

一路观营,皇甫嵩看到了诸营军士包括巡逻的军士都在读书,不分彼此,不由暗暗惊叹:刘雍州果非常人能及也!

一开始皇甫嵩还想着,在给雍州军讲武的时候夹带些带兵理念,也好借助雍州兵发扬下这些年的感悟。

虽然不能如卢植一般既能带兵打仗又能著书立说,起码今后被人提及时也有“皇甫公曾言”。

而现在,皇甫嵩不敢再卖弄了。

刘备的带兵理念,已经对皇甫嵩形成了思想境界上的碾压!

皇甫嵩唯一能讲的,就是分享作战经验且细分到扎寨、行军等等具体军务。

而在作战经验上,皇甫嵩的确也是经验丰富,讲述时也得心应手,面对关羽等人的提问也能精准回答。

“使君竟然能将皇甫嵩也请入雍州军讲武,如此一来,不仅诸营军吏对行军作战有更清晰的认知,军中对使君夺权的疑虑也会消失。”贾诩立在刘备身侧,语气中有惊讶。

毕竟皇甫嵩被夺兵权是事实,即便有皇甫坚寿和皇甫郦协助,也仅仅只是没有造成流血冲突,不等于没有疑虑,有疑虑就会影响凝聚力。

“人都是会变的。”刘备嘴角微微勾起,显然对皇甫嵩今日入雍州军讲武也很满意。

话锋一转,刘备又问:“文和在雍州军待得可还舒坦?是要继续留在军中还是随我回长安城?”

贾诩不假思索:“雍州军作息规律,我很喜欢。我才疏学浅,除了当参军外也没别的本事,还是留在军中吧。”

你才疏学浅?

你都才疏学浅了,这世间还有几个敢自诩有才?

这苟货,我就知道会是这个答案。

刘备有些无奈。

如今雍州事务繁多,即便刘备精力充沛也显得捉襟见肘。

甚至于,刘备都让许攸兼任治中从事了。

这些时日,许攸也向刘备连连诉苦,希望能换个擅长内政的出任治中。

相较于当治中处理内政,许攸更喜欢出谋划策对弈天下,若精力都耗在内政上,也没精力再论天下事了。

这次来槐里大营,其实也有询问贾诩是否有意出任治中。

早先前刘备询问关羽时,关羽也认为贾诩可为治中。

结果贾诩只想留在军中。

贾诩的想法,刘备也能猜到:除了军中作息规律且军务不繁重有利于长寿外,最重要的是遇上任何的突发事件,贾诩都能利用军事手段保住性命。

倘若留在长安处理政务,或可能出现刘备统兵在外时,叛军勾结内应攻打长安城的情况。

危险程度远胜于待在军中。

毕竟对擅长苟命的贾诩而言,保命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眼下雍州急缺贤才,文和可有贤才举荐?”刘备没有勉强贾诩,转而询问。

贾诩不假思索:“听闻叛军首领王国死后,韩遂、马腾等人又胁迫名士阎忠统三十六部。阎忠善于识人亦有远志,必耻与叛军为伍。使君若能救阎忠于危难之中,又何愁雍州无贤才?”

阎忠

刘备低头思索。

阎忠善于识人,贾诩尚未成名时,阎忠就笃定贾诩有张良、陈平之才。

皇甫嵩在平定黄巾后,阎忠还效仿蒯通劝韩信的旧事来劝皇甫嵩。

称:刘宏不如刘邦项羽,而皇甫嵩权柄比韩信还重,若是征召冀州之士,发动七州之众,羽檄在前,大军震响于后,就可踏过漳水,饮马孟津,包围洛阳,诛杀宦官。等到功业已成,天下已顺,再请呼上帝,表示天命,混齐六合,南面称制,移神器于己家,推亡汉于定祚。

不得不说,阎忠这胆子比许攸还大。

许攸好歹只是协助王芬废刘宏立合肥王,阎忠直接让皇甫嵩取代汉室。

以当时的形势,皇甫嵩若真听了阎忠的计策,估计坟头草都几丈高了。

然而。

此一时,彼一时。

天下将乱,刘备也没打算对刘辩或刘协尽忠。

皇甫嵩不敢做的事刘备敢做,皇甫嵩不敢用的人刘备敢用。

“耻与叛军为伍者,必会因被幽禁而忧愤,若是发病而亡,未免令人遗憾。文和可否替我书信一封,劝阎忠投降,阎忠若肯归降,文和便是大功一件啊。”刘备顿时有了主意。

贾诩认同道:“稍后我便修书一封,不过阎忠虽然是贼首,但并无实权,这信或会被韩遂、马腾截留。”

“无妨。”刘备轻笑一声:“即便被韩遂、马腾截留,阎忠也会知晓此事。若阎忠真的善于识人且有远志,必会善存有用之身以待时机,如此,便足矣!”

贾诩亦笑:“使君谋划之能,令人佩服。可再于信中许诺马腾为左冯翊,韩遂则只字不提。如此,或可离间二人。”

刘备大笑:“文和此计甚妙。”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