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北邙山救驾,袁绍誓杀刘备(求追定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若放了张让等人,能让张让等人将钱财存入雍州泉府,以及让诸常侍的养子、义子、亲朋好友、门生故吏等等都将钱财存入雍州泉府。
这可比刘备辛辛苦苦的去搬运钱财有效率多了!
似这些人,存了钱不一定会花。
那么刘备就能用雍州泉府的钱去南阳去汉中去西凉大量采购粮食和战马。
至于张让等人愿不愿意去雍州,刘备完全不担心这个问题。
张让的义子张丰还在雍州没回来呢,将张丰树立成典型,专门去诱劝这群得钱不正的贪官污吏们。
这些民脂民膏,贪官污吏们只会存起来当死钱,刘备却能将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是在帮他们积阴德呢!
刘备感觉自己实在是太善良了!
看着一个个惊惶离去的诸常侍,刘辩和刘协都看傻眼了。
刘备不仅真的放走了张让等人,还人人都发放了干粮饮水银钱,生怕这些人饿死渴死冻死似的。
“刘雍州,你为什么要放走他们?”刘协实在忍不住了。
刘备不假思索:“还能为什么?当然是为了钱啊!”
“可宦官祸国殃民,罪不容诛。怎么能为了钱就放走他们?”刘协感到难以理解。
刘备嘁了一声:“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先帝还卖官鬻爵呢,你怎么不说先帝罪不容诛?”
虽然要翊戴刘协为新君,但刘备可没想过要惯着刘协。
刘备来洛阳的最大目的就是赚钱,包括救驾在内都只是赚钱之外附带的。
面对道德绑架的时候,就要用道德绑回去。
可以外耗别人,绝对不能内耗自己!
刘协瞪大了眼睛,顿时语噎。
若说刘宏罪不容诛,那就是大不孝;若说刘宏情有可原,那宦官也情有可原。
刘备也没兴趣跟刘协多聊,招呼左右:“来两个人,将陛下和陈留王抱上马,我们得回洛阳震慑下宵小之徒了!”
刚回返不久,却见曹操也引了一支骑兵到来,见到刘备便远远高呼:“玄德,可有救得陛下和陈留王?”
刘备高呼回应:“陛下和陈留王无恙。”
曹操大喜,忙上前参拜。
刘辩依旧是唯唯诺诺不敢说话,刘协却是吐词清晰,替刘辩称赞曹操,曹操亦不由暗暗惊讶。
参拜之后,曹操又与刘备策马在前,低声道:“洛阳情况不太好,除袁术的虎贲营外,本初以大将军符节掌控了西园军、北军五校、羽林军、城卫军、执金吾辖军。”
“方才我与淳于琼一并来追,到半路上遇见何太后,淳于琼就将何太后送回洛阳了。淳于琼还暗暗警告我,说董卓等人已被袁绍下令原地待命,来不了洛阳了,让我慎思慎行。”
“现在入城,恐生变数。”
曹操语气中有忧色。
虽然对外号称刘备有六千雍州兵,实际上刘备只有两千人,而袁绍在整合洛阳诸军后,兵马已经有两万余人了!
十余倍的差距!
这还不算洛阳城内何进何苗的溃兵以及王公大臣圈养的门客侠士。
袁绍真要趁机发难,曹操不认为刘备凭借手中的两千人能挡得住。
“无妨。”刘备不以为意,道:“董卓的三弟尚在洛阳城中,若闻变故,必会派人传讯董卓,袁绍拦不住董卓!”
“倘若我不入城,反会让袁绍以为我胆怯,一旦袁绍有此判断,必会全力击我,那才是真的危险;我若入城,袁绍反而会以为我有恃无恐而不敢妄动。”
斜瞥了一眼曹操,刘备轻笑:“孟德若在此时助袁绍,我在洛阳城将插翅难飞。”
曹操摇了摇头:“我既与玄德有约定,又岂会食言再去帮本初?更何况本初如今掌握两万余兵马,又持大将军符节,享专命击断之权,有没有我都不影响本初的计划。”
刘备笑而不语。
并非曹操有多么的讲诚信,而是曹操发现就算去帮袁绍也得不到多少好处,甚至于袁绍都让淳于琼来敲打曹操了。
这个时候再凑上去,只会让袁绍更鄙夷曹操。
相对于去帮袁绍,履行与刘备的约定显然更有价值。
再加上刘备对董卓的判断,也让曹操暗呼侥幸。
袁绍笃信已经掌控了洛阳,前提是认为董卓等外将会老老实实的原地待命,却没想到董卓手头还有刘备给的密诏。
有这份密诏在,董卓就算拼了命赶也会在今夜赶到洛阳,否则等洛阳大势已定,就算手持密诏也无济于事。
如刘备所料。
当袁绍得知刘备大摇大摆的入城后,心头顿生疑虑。
在平乐观外被刘备反向示威后,让袁绍再度勾起了在西园军被刘备压制的回忆。
刘备表现得越是有恃无恐,袁绍就越是谨小慎微。
假使换个干大事不惜身的,管你刘备是有恃无恐还是佯装无恐,两万余兵马直接全部压上,十余倍兵力直接围杀,就算插翅也难飞。
“孟德是与刘备一起回城的,看来孟德是真准备支持刘备了。”淳于琼的语气充满凶戾。
大家都跟着袁绍混,你曹操就非得搞特殊?
难道你还认为自己能跟袁绍平起平坐?
袁绍心头同样不悦。
不论怎么比,袁绍都不认为刘备比自己强。
以前刘备还能在官职上强一点,现在袁绍是行大将军职权的司隶校尉,也不比刘备差。
可即便如此,曹操竟然还能倒向刘备一方。
“刘备,你嚣张不了多久了,等明日我召集朝廷百官,再有太后坐镇,便可决定大势。”
“你昨日还羞辱太后,太后又岂能饶你?只需要太后当众拟下诏命,我就能将你缉拿入狱!”
袁绍的表情有些扭曲,似要将刘备带来的羞辱一次性的还回去!
我,袁绍,四世三公袁氏子,岂是一个边郡匹夫能相提并论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