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刘备歃血为盟,分袁而制之(求追订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刘表、刘岱亦是低头静思,对盖勋所言都有认同之感。
见状,刘备又提议道:“而今我五人虽然各镇一方,但各州郡官吏豪贼叛军势力庞大,且朝廷内部又有董袁相争,不如我五人结为同盟。若有余力,能帮则帮。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皆是意动。
刘备在雍州、刘表在荆州、刘岱在扬州、盖勋在徐州、曹操在兖州,除了刘备和曹操外,都是比邻两方。
若能同盟攻守,的确能让诸方受益。
曹操亦不由想到了袁绍那句“你这兖州刺史,当不久的。兖州的太守相国,皆是袁氏门生故吏。”,不由脚底一寒,率先支持道:
“我以为玄德言之有理。我等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各州郡官吏豪贼叛军,还有如袁绍一般的野心之辈。袁绍虽然失势,但必不会善罢甘休。”
为了心中野望,曹操也是心狠手辣决事果决之人,既然决定了脱离袁绍单干,就必须想办法将袁绍打到不能反抗,否则让袁绍缓过气来,受难的就是曹操。
随后,曹操又向盖勋行礼道:“盖徐州在朝野都有厚望,今后还需仰仗盖徐州了。”
盖勋忙回礼道:“曹兖州客气了。都是为了大汉,你若有难,我必不会坐视不理。”
刘表和刘岱也都表示赞成结盟。
虽然都是刺史,但空降的刺史想要掌握权力亦是艰难,若能结为同盟,今后遇到危难时也能彼此求援。
见众人都认可,刘备亦是欣喜,遂与四人歃血为盟。
趁着结盟的热度还在,刘备又转向盖勋:“我有一不情之请,还请盖徐州相助。”
“我有一故友,乃是琅琊阳都人诸葛珪、字君贡,任泰山郡丞。前些时日有消息传来,故友因病返乡,我颇为挂念。盖徐州到任后,还请替我照拂一二,我感激不尽!”
盖勋笑道:“既是皇叔故友,我自当照拂。”
刘备由衷谢道:“为表谢意。我举荐三人,可助盖徐州。其一为北海人士,姓孙名乾字公祐,乃康成公门生;其二为东海人士,姓糜名竺字子仲,乃东海巨贾。此二人皆以雍容风仪,见礼于世。”
“其三为下邳人士,姓陈名登字元龙,虽然出身士族名门,但有扶世济民之志,又学通今古,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文武胆志,更是当世罕见。”
虽然因为雍州牧的关系,不能招募三人入雍州,但刘备也没忘记拉近三人的关系。
有举荐之情在,今后三人若没有去处,也可以考虑下来雍州寻刘备。
若不是诸葛亮实在是太小,刘备怕诸葛亮一不小心夭折了,刘备都想让盖勋将诸葛亮送到雍州,而不是私下照拂了。
毕竟这个动乱的时代,任何意外都可能发生,万一小诸葛夭折了,刘备心心念念的丞相就没了。
盖勋惊道:“皇叔举荐此等贤才,我当何以为报?”
刘备笑道:“盖徐州客气了。方才我等既然歃血为盟,就应该同帮互助。我既然识得贤才,又岂能不举荐?”
刘岱忙行礼问道:“皇叔,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啊?这扬州可有贤才举荐?今日举才之恩,我必不会忘却。”
刘备回礼而笑:“扬州的贤才,我虽然不是很清楚,但刘扬州只要礼遇庐江太守陆康,必有所获。”
虽然有些遗憾,但刘岱也明白扬州比不上徐州,刘备能给刘岱指明方向已是不错了。
刘表则是未向刘备询问,倒不是刘表不想要贤才,而是刘表本就是成名极早的名士,这荆州有哪些贤才名士,刘表比刘备更清楚。
曹操则是眼巴巴的盯着刘备:“玄德,你也不能厚此薄彼啊。你也知道,这兖州太守国相都是袁氏门生故吏。若无本地贤士相助,我也难以整饬吏治啊。”
盖勋、刘岱、刘表,多偏南部,袁氏势力相对薄弱。
曹操在兖州则会直接面对袁氏势力,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兖州的太守国相架空。
刘备还需要曹操分制袁绍。
斟酌片刻,刘备举荐道:“孟德兄勿忧。我的确知晓二人。其一乃是东郡人士,姓陈名宫字公台,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其二乃是东郡人士,姓程名昱字仲德,足智多谋,有贲育之勇。孟德兄若要在兖州立足,当以东郡为根基。”
曹操大喜,默默记下二人,又谢道:“玄德如此相助,我不知道该如何感谢。”
刘备不假思索:“我的结义三弟张飞,极喜士女,又眼光极高,寻常士女不能入眼。夏侯氏乃夏侯婴之后,多有贤惠之女,今后如有机会,可为张飞寻一夏侯氏女,我便感激不尽了。”
“此等小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曹操大笑,心头亦不由暗暗斟酌:
眼下我得罪了袁绍,盖勋虽然能助我,但毕竟年迈,倘若盖勋因年迈而回洛阳,我在兖州就孤立无援了,若能择夏侯氏女嫁与张飞,刘备今后也必不会坐视我受难。
刘备亦是大笑。
虽然夏侯渊的侄女还小,但夏侯氏又不只有夏侯渊的侄女。
更何况,开国功臣的家族,刘备也是有挖墙脚之意的。
万一曹操没能顶住袁绍,最终刘备要与袁绍对峙的时候,凭借张飞与夏侯氏的关系,轻而易举就能拉拢夏侯氏效力。
如今天下局势大变,未来之事刘备也无法准确预料。
提前做些准备,肯定是没错的。
羊毛嘛,肯定要逮着曹操薅。
这次与曹操四人歃血为盟,刘备也是有考虑的。
袁氏势大,需要分袁而制之。
而目前用于分袁的势力,就是曹操、盖勋、刘岱、刘表。
刘备的基本盘在雍州,虽然是强秦之地但户口太少,需要发展时间才能效仿强秦出函谷关兼并天下。
而在这之前,刘备得保证袁氏不会独大。
势强时效仿张仪连横强国兼并弱国,势弱时效仿苏秦合众小国制衡大国。
相较于董卓,其实刘备更有资格高呼: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
与曹操等人饮酒作别后,刘备又策马返回营中。
刚入营门,法正就迎上道:“老师,黄门侍郎荀攸在帐内等候。”
刘备闻言一喜:“你说的是颍川人荀攸荀公达?他来营中了?是一个人来的吗?”
法正点头:“是一个人来的。我本来对荀侍郎说,今日老师有事可能没时间招待,让荀侍郎改日再来。荀侍郎却说今日必须见到老师。”
“既是公达来寻我,没时间也有时间啊。去,将我珍藏的美酒拿来,既然公达来了,今日就醉宿营中吧。”刘备大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