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刘备刚走,袁绍就举旗讨董(求追订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第133章 刘备刚走,袁绍就举旗讨董(求追订求月票)
昭宁元年,九月十五。
将洛阳诸事安排妥当后,刘备便引兵返回长安。
同行的除了要前往长安的蔡谷及蔡文姬外,新任河东太守和中郎将徐荣也率兵同行。
刘备前脚一走,后脚袁绍的门客就蠢蠢欲动了。
“刘备终于离开洛阳了,若再不走,主公可就要等得不耐烦了!”
“等将董卓和袁基等人一网打尽,主公就可王者归来!”
“哼!董卓一介匹夫,我要对付他易如反掌!尔等速速依计行事。”
就在刘备离开的当日下午,董卓任命的尚书周毖,就提议改昭宁元年为永汉元年,以示董卓大汉永存之意。
董卓不疑有他,也不管刘协和众臣是否同意,强行将年号改成了永汉元年。
此举惹得袁隗大怒,得知向董卓提议的还是袁氏故吏周毖,袁隗当即便找到周毖询问原因。
周毖却称永汉象征“大汉永存”比昭宁更有寓意也更符合新君上位励精图治之意。
虽然周毖的话说得很漂亮,但袁隗又不是傻,昭宁年号才用十五日就更改为永汉年号,不是蠢就是坏。
然而不论袁隗如何询问,周毖都只言辞凿凿的向袁隗分析永汉年号比昭宁年号好,甚至还给袁隗引经据典,似乎是怕袁隗听不懂似的。
气得袁隗差点就要动手揍人。
政令不可朝令夕改,年号同样如此。
若是随意更改年号,必会引起恐慌。
不论是董卓还是袁隗,并不知道周毖不仅仅是袁氏故吏,还是袁绍的奔走之友。
在董卓更改年号后,周毖见董卓颇为信任自己,遂又寻到董卓,道:“废立大事,非常人能理解,即便明公有密诏,也难以阻止州郡间的流言,倘若袁绍心生怨恨,必生大祸。”
董卓对此也很烦恼,遂有通缉袁绍之意:“我试探过袁隗之意,袁隗对袁绍并不在意,不如遣令州郡缉捕袁绍,仲远以为如何?”
就你,还想缉捕?
州郡谁能缉捕袁公?
周毖暗暗鄙夷,道:“明公万万不可。倘若令州郡缉捕袁绍,袁绍走投无路,势必激起事变。袁氏四代广布恩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若袁绍召集豪杰,乘势而起,则山东之地就不复明公所有了。”
董卓不由蹙眉,想到袁绍游说丁原、王匡、桥瑁之事,顿感头疼:“那依仲远之意,我当如何?”
周毖暗喜,献策道:“以我之见,非但不能缉捕袁绍,还要安抚袁绍,可拜袁绍为郡守,袁绍有了退路,就不会再招惹事端了。袁隗不重视袁绍,而明公又愿与袁绍化干戈为玉帛,袁氏门生故吏中与袁绍有旧的,必会对明公感激不尽。”
董卓恍然大悟,道:“仲远高见,既如此,就以袁绍为渤海太守,封邟乡侯。”
周毖更是欢喜。
由于董卓和袁隗都能录尚书事,故而以袁绍为渤海太守之事并不需要经过袁隗同意,只需要事后知会袁隗避免政令重复即可。
故而等袁隗知道时,任命书早就离开洛阳了。
直到此时袁隗终于明白,周毖是在为袁绍办事!
可等袁隗去找周毖询问时,周毖依旧是套话一堆:我都是为了避免争端,为了化干戈为玉帛,都是为了大汉永存。
袁隗感到极其愤怒,身为袁氏故吏,你不助我架空董卓,你反而影响我的布局?
虽然跟董卓同录尚书事,但袁隗并不准备跟董卓一直同享这个权力。
刘协这个皇帝的权力可以架空,董卓这个司空的权力同样可以架空。
毕竟这朝中众臣,并没多少人会真心服气董卓且愿意为董卓奔走,只要给个一年半载年,袁隗自信能将董卓驱逐出洛阳!
偏偏周毖目前深受董卓信任且又是尚书,即便袁隗有心想将周毖换掉也没机会。
若说这两件事,只是影响了袁隗在洛阳的权威,那么接下来的事,影响的就是袁隗的性命了。
九月十七。
就在袁绍的任命书送出第三日,在洛阳兵败的桥瑁又在袁绍的授意下,直接伪造了洛阳三公书信,并传驿各州郡。
信中不仅陈述刘备董卓矫诏之罪,还泣称“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在袁绍有意的挑动下,士情激愤,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皆有恼恨刘备董卓矫诏者。
即便曹操、盖勋、刘岱、刘表四个新任刺史以及黄琬这个豫州牧有心想要辩驳,也难挡悠悠众口。
而原本应去兖州赴任的曹操最惨,更是直接被禁止入境。
更有人在兖州发布悬赏“得曹操首级者赏千金”,吓得曹操连忙躲回谯县曹氏避祸。
不仅如此。
在袁绍的暗中授意下,桥瑁、丁原、王匡三人又发讨贼檄文,冀州牧韩馥、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广陵太守张超、泰山太守孔伷、南阳太守袁术等袁氏门生故吏在各州郡同一天举旗响应,嚷着要举兵讨贼,要聚兵酸枣,要解国患难,
消息传到洛阳,袁隗只感觉遍体生寒,而董卓也气得整个人都颤抖得发冷了。
“袁隗,你这老贼,我与你同录尚书事,我何曾逼你了?你何时需要自救了?你竟然还恬不知耻的传信各州郡举义兵讨伐我?彼其娘也!你还要不要脸?”
董卓气得拔剑直指袁隗。
本来以为刘备走了,就可以跟袁隗慢慢拉扯,然后将袁隗架空,届时他董卓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天下莫敢不从。
却没想到,平日里总是笑脸儒雅的袁隗,竟然暗戳戳的捅自己腰子。
“董司空,这是诬陷!这肯定是诬陷!我如今与董司空同录尚书事,又岂会无故讨伐董司空?”见董卓发怒,袁隗急声解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