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文姬慕刘备,皇叔真奇人也(求追订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第135章 文姬慕刘备,皇叔真奇人也(求追订求月票)
官道。
旌旗飞扬,上书“大汉皇叔雍州牧刘”。
大旗后方,马车徐行。
阵阵吟诵,雅致悠远。
“.”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
看着抱着书简反复诵读了一路的蔡文姬,从父蔡谷忍不住道:“文姬啊,这首辞赋虽然辞采华美,但终非文章正道,偶尔读来陶冶即可。可你每日诵读,都读了七日了,我这耳朵都快听出茧了。”
蔡文姬眼睛没有离开书简,道:“自汉以来,辞赋首推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
“其中又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最为知名。”
“然而皇叔所赠《洛神赋》,比之前四人又有过之而无不及,骨气奇高,卓尔不群,只可惜此赋佚名,皇叔也只猜测此赋疑为鄄城侯所著。”
蔡谷轻哼一声:“我与卢尚书也是多年交情了,皇叔自称是卢尚书所赠孤本,故而转赠文姬。可卢尚书若真有如此多的孤本,我又岂会不知?皇叔言不实诚啊。”
蔡文姬细手轻抚文字:“孤本一说,必然是假。虽然看似年代久远,但实则墨香未褪,且所用笔法又与鸿都门学生涿郡简雍的‘瘦金体’相似。阿父曾收藏过‘瘦金体’,赞其笔法追劲,尤胜飞白。”
蔡谷语气更不乐:“我也曾见过简雍的‘瘦金体’,的确卓尔不凡,昔时临摹其笔法者亦不有少。简雍如今是雍州功曹从事,想必是皇叔找简雍抄录之后,做旧谎称孤本。皇叔言不实诚啊。”
蔡文姬摇头:“倒也未必。昔日简雍以瘦金体入鸿都门学,先帝曾问其为独创还是师承,简雍称其入山采药、偶遇奇人,习得皮毛。然而此赋所用‘瘦金体’,笔法神韵远胜于阿父收藏的‘瘦金体’。皇叔也是涿郡人。”
蔡谷猛然瞪大眼睛,更有忿忿:“文姬之意,此赋实乃皇叔亲笔抄录?既是同郡,或有可能同遇奇人。皇叔言不实诚啊!”
蔡文姬不由笑道:“叔父对皇叔成见颇深啊。”
蔡谷面色一变,冷哼道:“抄了一篇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辞赋,就做旧为孤本哄骗文姬,还害我一路听了七日。这等取宠之言,哗众之行,终非治国正道。”
蔡文姬嘴角含笑,目光又回到文字,默默诵读欣赏:又不是给叔父你的,我不念就是了。
马车外,刘备策马而行。
虽然迎着九月的寒风,但神色却显轻快。
《洛神赋》虽然晦涩难背,但对刘备而言并非难事,前世初学辞赋的时候,刘备背的第一篇就是《洛神赋》。
刚开始是青春萌动为了在女同学面前装一波,后来过了那个兴奋劲后就沉浸书海不断加深了印象。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的次数多了,不断的印象加深后,或词或意,都能信手拈来。
此番以瘦金体小楷默录《洛神赋》,又故意做旧为孤本,倒也让刘备再次产生了久违的青春萌动。
卷了几十年,将心中无女人下卷如有神贯彻到了极致,压抑了几十年的青春偶尔萌动下也属正常。
自离洛阳后,刘备的心情是一日比一日好。
“大哥,你还有孤本吗?”赵云忽然凑近,脸色看起来颇为僵硬,眼神也在左右闪烁。
瞧赵云这反常,刘备就猜到了原因,必然是触景生情想到了还在长安的马云禄。
“云禄也读书?”刘备反问。
赵云连忙反驳:“大哥,我要孤本不是给云禄的。”
看着刘备那怀疑的目光,赵云败下阵来,低头承认道:“嗯,是给云禄的。”
刘备大笑:“我等男儿,既要有战场上万夫莫敌的刚猛,亦要有小树林温润如风的柔情,刚柔相济,缺一不可。”
“云禄不读书,太复杂的她也看不懂。你回去后就抄上四句话: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赵云瞪大了眼睛:“大哥,这当阳是何处?这危主又是谁?我抄这四句话给云禄,未免也太狂妄了。”
刘备语气一敛:“四弟啊,这女人和女人是不同的。”
“蔡公之女喜看辞赋文章,所以我赠《洛神赋》孤本;云禄喜好舞枪弄剑,就算你将《洛神赋》给云禄,她也看不明白。”
“云禄钦慕的是战场雄风以及属于四弟你独有的侠骨柔情:血染征袍、突出了四弟的勇猛;谁与争锋,突出了四弟的霸气;冲阵扶危主,突出了四弟的重情;只有常山赵子龙,突出了四弟天下无敌的自信。”
“勇猛、霸气、重情、自信,有这四个优点的男人,极有魅力!至于狂妄,都说了要在小树林,就你和云禄两个人,就算四弟你再狂妄,那也是天知地知四弟知云禄知。”
“四弟啊,好好领悟吧,这可是大哥的不传之秘,二弟和三弟可都没听过。”
赵云虽然不明白,但也感觉很厉害,忙将这四句话记下。
行至曹阳亭,刘备又令众军择此地宿营,此地距离弘农城已不足三十里。
安排好营地部署后,刘备又来到蔡文姬的车前。
刚走近,面相凶恶的女护卫顾钺就拦住了刘备。
“皇叔见谅,不可逾礼。”
口称见谅,实际上是不想让刘备靠近蔡文姬的车马。
刘备与蔡文姬如今尚未正式走六礼,太近于礼不合。
“顾钺啊,你也出身吴郡顾氏,既未出嫁也未守礼,何必非得阻拦我呢?你与我方便,我与你方便。等到了长安,我送你两柄铁钺,比你手中的环首刀强多了。”
刘备笑容温润。
一开始刘备以为顾钺只是个普通护卫,了解后才得知顾钺竟然出自吴郡顾氏。
蔡邕在吴、会避祸时,曾以吴郡人顾雍为学生,授其弹琴和书法,因其才思敏捷、心境专一,蔡邕颇为喜爱,又赠之以名,故顾雍与蔡邕的“雍”与“邕”同名,更为之取名元叹。
蔡邕回陈留时,顾雍担心蔡邕路上遇到宵小劫掠,于是举荐族人顾钺为护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