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黄忠投刘备,袁术后方起火(求追订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与此同时。
江夏太守刘祥也收到了许攸的来信。
刘祥为苍梧太守刘曜之子,与孙坚一向交好,亦是袁氏故吏。
袁绍的檄文传至江夏时,刘祥虽然表示了响应之意,但并未举兵去鲁阳会盟。
若是早个十年,刘祥直接就带兵去会盟了。
而今刘祥娶妻生子,儿子刘巴又年幼,这心头便有了顾虑。
虽然袁绍的檄文中,刘备董卓是矫诏废立,但刘祥又担心万一不是矫诏,今后前程就没了。
刘备将密诏给董卓,不仅影响了大势,还影响了不少人的人生轨迹。
譬如张咨,原本张咨是董卓任命的南阳太守,会被孙坚斩杀。
刘祥也因与孙坚同心而被南阳士民怨恨,最终被南阳士民攻杀而亡。
仔细看了许攸信中的利弊分析,刘祥心头又是侥幸又是惶恐。
若真去鲁阳会盟了,今后必会被问罪。
仔细权衡利弊后,刘祥如许攸所料,选择了中立观望。
如今局势不明,袁氏若赢了,是密诏还是矫诏就不重要了;袁氏若输了,有许攸这封信在,再择立场亦是不迟。
至于许攸信中所言刘皇叔门生,刘祥倒不是很在意,刘皇叔门生既不是天子门生又不是大儒门生,对刘祥的吸引力并不强。
刘祥的中立让刘表大喜。
如今原荆州刺史王叡死了,长沙太守孙坚去武关了,武陵太守曹寅离得太远,江夏太守刘祥又中立,长沙苏代、华容贝羽、襄阳张虎陈生等都只是一介勇夫。
只需要先解决本土势力宗贼贼首,那么似太守县令这些外来势力也就不足为虑了。
刘表也是狠辣,在蒯越、蒯良、蔡瑁的协助下,诱请宗贼首领五十五人入宜城赴宴。
随后,刘表在与众人讲道理讲不通后,直接掀桌子将这五十五人尽数斩杀,又袭杀这五十五人带来的部众,尽兼其众。
雷霆之势,即便是献策的蒯越都忍不住心生敬畏。
现在的刘表还不是二十年后那个年迈昏聩的刘表,年轻时就参加太学生运动,又因言获罪险些受到党锢。
黄巾之乱后又直接出任北军中侯,而今更是与刘备、董卓等人奉诏废立。
威名和风格远非寻常名士能比。
随后,刘表又借着杀宗贼首领五十五人的威名,派遣蒯越与庞季单骑前往襄阳劝降张虎陈生。
二人在襄阳多年,就连前荆州刺史王叡都得笑脸相对,哪里见过刘表这般强硬的作风,被蒯越与庞季一劝,二人直接就抱着印绶入宜城请降了。
闻刘表威名,不论是武陵太守曹阳、江夏太守刘祥,还是长沙苏代、华容贝羽等人,皆是惊惶不已。
由于孙坚自长沙举兵后,沿途打着袁氏旗号聚兵,几乎将各郡县能打的军士都给带走了。
而各郡的豪强,跟着孙坚走了一批,被刘表杀了一批,剩下的豪强更不敢吱声。
自官吏到豪强,无一人能掠刘表锋芒。
就连保持中立的刘祥在听闻刘表强势后,也主动派人向刘表示好,希望刘表能遵守约定。
刘祥也怕啊。
本以为刘表会徐徐图之。
结果刘表快刀斩乱麻,差点就将荆州给掀翻了。
下意识的,刘祥再次翻出了许攸的来信,再看信中利弊分析时,刘祥又有了更深的领悟。
一个刘备,一个刘表,刘家人都这么生猛的吗?
虽然刘祥也姓刘,但跟刘备刘表这两个上了宗族世谱的高祖之后完全不一样。
刘祥不由暗思:
我虽然保持中立,但刘表如今在荆州威名赫赫,即便我现在归附刘表,刘表也未必能容得下我。
不如等袁术兵败之后,我便直接向刘表请辞,看许攸之面,刘表必会放我入关中。
虽然袁术与刘备的战事还没出结果,但刘祥已经不看好袁术了。
这俩姓刘的太猛了,猛到刘祥心悸。
换刘祥是袁术,刘祥也想不明白要怎么赢刘备和刘表。
尤其是再看许攸信中那句“昔日在洛阳时,刘皇叔以八百骑兵大破丁原等人万余人,无一阵亡”,刘祥就更感毛骨悚然。
八百破万人,还无一阵亡?
我八万打万人也做不到无一阵亡啊!
许攸也是奸诈,既没说刘备那八百骑兵全员带甲、甚至还有三百马铠而丁原等人几乎没什么甲胄,又没说丁原等人是打都没打直接跑了,更没说最勇猛的吕布主动脱离战场以及利于骑兵的地形优势。
只管怎么唬人怎么吹。
瞥了一眼正在聚精会神读书的刘巴,刘祥心头又生出几分心思:我儿聪慧更甚于我,倘若真能入刘皇叔门下,今后我儿成就必定远胜于我。
对自家儿子的聪慧天赋,刘祥也是颇为自豪的。
此时的袁术还不知道荆州后方都已经火烧屁股了,正对着蓝田城破口大骂。
“刘备小儿,你只会死守城池当乌龟吗?”
“速速出城与我一战!”
然而在城头。
刘备却是架起了火盆,一边烤着火一边哈着气,完全没有理会在城外大骂的袁术,脑海中反而还回忆起了烤红薯的味道。
“可惜,可惜,若能有红薯就好了,今后若有机会,一定要派人去美洲找找,不仅是美味,还可以当防灾粮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