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锡烯薄膜,竟然烂大街了! 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第74章 锡烯薄膜,竟然烂大街了!
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验收结算是有固定流程的。
每年科学基金内部都会开会讨论,针对不同类型的的项目进行不同批次的验收,并拟定好验收专家组的名单。
比如,针对同类型优青、面上项目,安排统一的验收时间段,召开专门的项目验收成果会议,也方便项目和项目之间进行对比,后续还牵扯到评奖等一系列问题。
应用电磁实验室的项目是科学基金的面上项目,属于前沿材料科技基础的物理特性研发,也是科学基金重点资助的方向。
项目由学校和省科技厅联合申报,相比普通的面上项目还是强上一些的。
但真正来说依旧属于面上项目,最多称得上一声‘重大项目’,而不是重点项目。
这样的项目,常规情况,依旧是按时间段进行分配验收,验收时间可能会拖到年底。
现在则属于特殊情况,因为研发成果突出、重大。
胡春江见到成果报告后,马上找到了孟志阳。
孟志阳和袁辉、李浩讨论了一下,立刻决定组织特别专家组,到江州大学应用电磁学实验室进行成果验收工作。
特别专家组组建的很快,他们找到了两个最专业的学者。
一个是东港理工大学的洪振宇教授。
国内锡烯方向研发上,洪振宇教授所率领的团队,几年前就已经验证了锡烯的拓扑边缘态与超导共存的特性,并在实验中检测到微弱的伊辛超导信号。
洪振宇团队的成果中,拓扑边缘态也只测定到信号,结果不是百分百明确的。
他们主要是依靠对于双原子层的锡烯进行检测得出的结论。
另一个专业学者是来自国家重点实验室首都材料科技研究中心的曹旺教授。
曹旺所率领的团队也同样在做电磁超材料特性检测,选择的也是锡烯制备和测定研究方向。
有句话说的好,同行是冤家,做同一方向研究的学者,从根本上就是竞争对手。
曹旺得知要去江州大学应用电磁学实验室做成果验收,马上就同意下来。
他也想看看同行竞争对手的研究到了什么程度。
验收组的其他人还包括孟志阳院士,成果处副主任李浩以及主管项目经费问题的徐明凯、杜威,再加上两个随行助理。
除了东港的洪振宇以外,特别专家组一行人是在首都机场集合的。
曹旺到了机场和孟志阳谈了几句,才知道应用电磁学实验室的成果有多么震撼。
“直接性测定到了拓扑边缘态现象?”
“伊辛超导,也测定到了?”
“这不可能吧?”
曹旺听罢都有点破防,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锡烯生长,还找了好几种新方法。
比如,改变衬底结构或者用其他金属衬底。
一直以来,成果并不大。
所有其他材料衬底制备锡烯的效果都比不上碲化铋。
问题是,洪振宇团队在碲化铋衬底制造锡烯的方向上,都已经走到了尽头,不更换衬底材料的情况下,怎么才能走的更远呢?
这是最困扰的问题。
所以曹旺得知应用电磁学实验室的成果以后,马上问了一句,“他们用的衬底材料是什么?”
孟志阳并不是锡烯方向研究的专家,但他读了整个成果报告,马上回答说道,“碲化铋。”
“不可能!”
曹旺当场尖叫了一声,“绝对不可能!”
“我们团队,包括洪振宇教授团队,都做了无数次的实验,碲化铋衬底制备锡烯已经到头了!”
“他们怎么可能依靠碲化铋,制造出直接能检测到拓扑边缘态的锡烯材料?”
其他人看着都感觉很好笑。
孟志阳赶紧安抚他,笑道,“曹教授,你也别着急。”
“我刚听到的时候也很惊奇,但是袁辉院士说的很对,不要猜、不要想,去看看就知道了。”
曹旺深吸了一口气,还是压下了心头的疑问。
一行人上了飞机。
几个小时后,他们出了江州机场就碰到了洪振宇。
洪振宇的航班早了两个小时,他也等了两个小时,他同样不知道成果的情况。
去江州的大学的路上,孟志阳又简单的说了一下。
洪振宇同样很惊讶,但他比曹旺淡定的多,“他们都已经提交了成果报告,就不可能是无的放矢。”
“这样折腾我们一下干什么?”
“所以肯定是有些成果的,而且成果还不会小。”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
除了身在其中的曹旺以外,其他人都看的很清楚,应用电磁学实验室不可能做一份假的成果报告提交上来。
因为成果太重大,重大到他们要临时组建特别专家组,急赶着过去看成果、做验收。
如果是做一份假的成果报告,他们会被科学基金拉进黑名单,以后实验室相关人员再想申请项目根本不可能了。
实际上,洪振宇的心情也不平静。
早在几年前,他的团队就在锡烯方向研究上有突破,但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更大突破了。
以碲化铋为衬底的研究方向上,他认为已经做到了极致。
所以近几年时间,他的团队一直在研究锡烯生长最适合的衬底,衬底特性决定了锡烯薄层的原子间隙,进而决定锡烯薄层的特性。
这样的研究能够积攒很多的实验数据。
但问题就在于进展太慢,很难有突破性的发现。
“也许应用电磁学实验室的研究能带来一些灵感。”洪振宇就是这么想的。
……
应用电磁学实验室。
近几天时间,实验室变得冷清了一些,因为有不少人都在写论文,也干脆不待在实验室了。
一些在实验室的研究员们也开始讨论投稿的问题,他们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办公室。
陈帅也长期在办公室,他是实验室中最忙的人。
项目验收结算工作可不仅仅是写两份报告,他还要做研究总结、整理资料、准备验收材料等等。
一系列繁杂的工作,让陈帅感觉头都要大了。
验收组马上就要来了,他就一直在整理验收材料,生怕验收的时候出什么问题。
陈帅也没有相关经验,他参与的上一个项目,是和首都科技大学材料实验室的合作。
他和朱炳坤都只是合作方,辅助做一些实验和数据工作。
项目进行验收,他们也不用做什么工作,只需要准备自己的论文和报告就可以了。
现在是第一次准备百万级的项目验收,自然就感觉手忙脚乱,甚至是焦头烂额。
最重要的是,没有人帮忙分担工作。
朱炳坤借口要做实验,天天就闷在实验室。
薛坤也一样。
两个人好像把后面的实验室当成了家,有时候甚至熬夜去盯着锡烯生长。
“他们不会又有什么大发现了吧?”
陈帅心里抱有强烈的怀疑,“有了大发现,又把我甩在了一边,还让我写各种资料、准备验收,全成我的工作了?”
他越想越郁闷,气的差点把桌上的文件撕掉。
这是有先例的啊!
“他们说做的是张明浩设计的实验,会不会只是借口?”
“也许是有了什么全新的发现……”
陈帅仔细琢磨着,干脆到楼下转了一圈。
在路过博士生工作间的时候,发现里面只有陈兰君一个人。
陈帅顿时走了进去,进门的时候还朝楼道看了看,确定没人以后,马上凑过去小声问道,“张明浩呢?”
“好像是上课去了吧……”
陈兰君有点不确定,疑惑问道,“陈老师,你找他有事?”
“那倒没有,我就是问问。”
陈帅装作不在意的样子,随后继续道,“张明浩最近都在干什么?”
他说完赶紧补充一句,“我就是问问,关心一下。”
陈兰君奇怪的看了看他,想了想道,“有时候去实验室,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这里。”
“他在研究什么?”
“没什么吧。”
陈兰君道,“我看他最近挺闲的,有时候,还看看电影,他都闲到去上课了……”
“也对!”
陈帅顿时琢磨过来,也长长松了口气,后面的实验应该和张明浩关系不大。
不是张明浩,凭朱炳坤,薛坤的脑袋,能研究出个什么?
……
张明浩确实挺闲的,但实际上他也在做研究。
之前一直希望找方法能够制备出中间带有明确绝缘特性的锡烯,他想了好几种方法。
比如,更换衬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