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5章 验证成功!重大会议,专家害人不浅  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95章 验证成功!重大会议,专家害人不浅……

应用电磁学实验室正式成立了理论研究办公室。

理论办公室设立在一层西侧,紧挨着几个博士生工作间的位置。

张明浩加入了理论组,后续还有一个副研究员以及一个博士后决定加入,分别是赵林薇和刘磊。

赵林薇和刘磊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加入的。

实验室缺少理论研究人员,而张氏现象的理论机制研究会成为今后的重心。

现在加入到理论组,研究的一种全新物理现象的机制,前景相对也会好多。

理论组的成员,就直接搬进理论组办公室,不用去挤站其他办公室的位置,赵林薇和刘磊都搬了进去。

几个人都在一间办公室,也能就近讨论问题。

张明浩没有搬进理论研究办公室,他还只是博士生,就留在原来的工作间。

他也是项目组的核心成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

理论研究和实验不同,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

杜伟才来到实验室,赵林薇和刘磊也没什么经验,他们面对一个全新的物理现象,首先要做的是,对于物理现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所以第一步要做的是查看实验数据,实验论文,把一切都弄得明明白白。

张明浩也在学习。

他继续研究凝聚态物理领域相关的知识,主要就是一些理论分析和国内外成果论文,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超导、磁性、量子性等领域都被涵盖其中。

当遇到看不懂的内容时,就可以就近向杜伟请教。

杜伟很博学,而且非常专业。

他做过高温超导机制的研究,对于超导机制领域理解的比较深入。

这个方向的难度非常高。

高温超导机制最核心的就是研究电子在什么相互作用的支配下形成库珀对以及库珀对如何形成位相相干、凝聚变成超导长程相干等问题。

这是当今物理学界依旧没有解决的问题。

杜伟做了三年的研究,个人也发过几篇sci论文,理论水平已经非常高了。

理论研究办公室里,杜伟也在说着所做过的研究,“我所做的研究,基本上可以用一个词来解释——强关联量子理论。”

“虽然没什么突出的成果,但这也是世界难题。”

“高温超导体的正常态物理性质非常不正常,许多性质在已有的固体量子框架上都得不到基本解释。”

“所有人都认为需要建立新的固体量子理论。”

“这就是强关联量子理论。”

杜伟并不是吹嘘自己的经历,而是以此带入到张氏现象的理论机制研究上。

他继续道,“张氏现象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现有的物理根本无法解释。”

“研究其理论机制,首先要探究神秘场力的问题。”

“这是大方向,不过我们还是要找入手点。”

找入手点,很难。

一个全新的物理现象,似乎什么地方都能够入手,但理论的研究也只能看数据。

在没有足够多实验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尤其是没有更精细化实验,包括电子、电子波相关的测定计算,理论研究感觉无从入手。

张明浩每天都会去理论办公室和杜伟等人讨论一下。

杜伟能帮着解释很多难理解的问题。

他则是感觉收获了很多知识,而知识能带来思维的提升。

【思维+1。】

【思维:84。】

在不经意间,又变聪明了一些。

张明浩对于自己的提升很满意,增加知识能获得数据提升,就感觉会有很有动力。

不过他的工作有很多。

光学研究所和孙雯合作的‘隐形衣’项目,也已经进入了正轨,孙雯团队正不断进行着实验。

张明浩是项目负责人之一,孙雯团队会把实验数据发过来,他则会利用这些数据去完善最大化模糊视觉感模型。

这个工作相对轻松,因为模型框架已经摆在那里。

现在要做的就是往框架里填充数据,有点像是完善半导体模型,相比之下,计算上相对还容易一些。

但有些时候,框架完善进入新的阶段,或者是遇到什么问题,就需要思考实验需求。

这方面,也是要投入精力的。

……

与此同时,国内外有实力的实验团队正在争相对张氏现象最新成果进行验证。

国内方面,最先一步做出验证的是首都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的彭金泉团队,他们制备出了主论文所说的两侧向中心镍含量渐进性降低的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材料。

之后他们进行了张氏现象的测定,并制造出强度为‘570’的高流动性。

“我们的实验制造出570的流动性,还要高于电磁实验室发布的结果。”

“这说明金属陶瓷材料中镍分布更均匀,所制造出的流动性就更强。”彭金泉团队发布的验证结果中,分析说道。

在彭金泉团队宣布实验结果后,只间隔了一天,东港电子信息大学的崔济团队,也宣布了复刻实验结果。

崔济团队的复刻实验更进一步,他们一口气宣布了两个结果,因为他们和东港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合作,制备出了两种不同的材料。

一种是两侧向中心镍含量渐进性降低,也就是主实验论文所提到的材料。

另一种类似于把第一种切了一半,单侧的镍含量高,另一侧镍含量低。

第一种材料测定的流动性强度高达630。

复刻实验,可以说是极为成功了,也展示出了东港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在实验室材料制备领域的专业性。

他们用第二次材料,连续做了多次实验,结果只有横向时,发现了一定的波动。

除了进一步验证论文中‘场力方向’数据外,几乎就没有任何收获了。

不过针对实验来说,没有收获也是收获。

崔济团队公开的实验成果,还对第二种材料的失败,做了特别说明,“把材料纵向放置,一侧的镍含量高、另一侧的镍含量低,什么都没有发生。”

“这说明实验中两侧的镍含量保持一致性很重要。”

“其必定和底层理论机制具有相关性。”

这就是实验失败的结论。

在崔济团队宣布复刻实验成功以后,又相继有好几个团队宣布复刻成功。

其中还包括东港大学凝聚态物理中心的杨学文团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